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穩定物價在行動 >

近期菜價漲跌調查:行政控通脹恐傷害農民群體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8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沉寂多年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再次發力,最近各地菜價紛紛高位回落

  ●成本是漲價的重要因素,若市場參與方的合理利潤得不到保護,就可能供求失衡導致物價反彈

  “前兩個月,我到超市要買100多元菜才能將家裏冰箱填滿,最近買同樣多的菜花費不到60元。”12月4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民陳傑在超市買菜時感受到菜價回落帶來的實惠。和10月份強降雨災害期間相比,海口市瓜菜價格每斤普遍下降1到1.5元。

  11月20日,國務院出臺《關於穩定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沉寂多年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再次發力。各地也紛紛出臺物價調控措施,部分消費品價格隨即回落。但從長遠看,如何巧用“市場”與“市長”這“兩隻手”調控價格,值得進一步完善、細化。

  各地菜價高位回落,白蘿蔔、青菜的降幅均超30%

  隨著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和各項調控措施的落實,目前江西省內的蔬菜價格已經普遍高位回落。在列入監測的14種蔬菜中,價格月環比9降5升,初步改變了10月份同比全部上漲的態勢。其中,黃瓜、包菜價格降幅達10%以上,白蘿蔔、青菜價格降幅均超過30%。

  山東省壽光農産品物流園蔬菜價格監控也顯示,11月份,重點監控的蔬菜價格呈現下跌趨勢。一個多月來,大多數蔬菜價格呈下降趨勢。如油菜,從11月第一週的每公斤均價2.77元跌至第四週的每公斤1.14元。月初,油菜最高價賣到每公斤4.33元,月底最低價則賣到每公斤0.5元。

  壽光農産品物流園總經理時來濱分析,進入11月中旬,各種蔬菜的價格開始回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保障蔬菜供應,穩定蔬菜價格。比如為運輸蔬菜車輛開通綠色通道,免收過路費,降低了銷售成本;二是各類蔬菜進入生産旺季,品種豐富,産量較大。

  儘管調控已初見成效,但還是有許多受訪市民擔心,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市場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各類消費品價格可能反彈,政府穩定物價仍然任重而道遠。

  控制菜價要從源頭供給入手,儘量保證農民收益

  在許多市民對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預物價滿懷期待的同時,也有一些專家表示,目前的調控還面臨著不少兩難的困境。

  流動性過剩成為眾矢之的。為此,國家今年已經加息一次,並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年內國家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比較大,這些緊縮政策必將對並不“強壯”的實體經濟産生負面影響,保民生的同時如何保增長,顯然是道難題。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企業經營狀況並不樂觀。一季度全國24個地區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02.6%,但這一指標上半年下降至71.8%,前三季度下降至53.5%。特別是生産資料價格增長速度超過終端産品價格上漲使許多企業陷入困局。

  除了流動性收緊可能面臨的兩難困境外,調控物價還面臨著如何平衡農民增收與保障居民生活的兩難處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在2010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碰到的,一方面我們城市人覺得價格高了,通貨膨脹上去了,所以輿論非常的強烈。另一方面從農民的角度來説,我們用行政手段把這些價格壓過來,農民認為吃虧。我們現在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用行政手段把這個通貨膨脹壓下來,城裏人高興了,但是可能傷害的是農民這個弱勢群體。”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袁紅英認為,從長期來看,如果農産品價格不能有效提高,會影響到農民的增收和種植積極性,農民和市民的利益衝突在這輪物價漲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面對市民和農民的利益權衡,一些專家認為,當前控制物價還要注重從源頭供給著手,特別是在部分農産品價格已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要儘量保證農民收益,防止明年因種植積極性下降導致價格更劇烈的波動。

  行政調控非常必要,但要充分考慮市場的自我調節

  不少專家認為,物價上漲對城市居民造成的影響,可以通過必要的物價補貼方式來解決。12月15日開始,江西省將按照城市對象每人每月15元、農村對象每人每月10元的標準,一次性發放共計3個月的價格臨時補貼資金。

  對此,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彭迪雲認為,行政調控非常必要,但也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自我調節,絕不能越俎代庖。“既要排除遊資的炒作,更要在降低流通成本、減少流通費用上下功夫。基本的原則是多渠道、少環節、簡手續,減少中間盤剝。”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溫桂芳認為,成本推動是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有統計表明,由於原材料價格和工資調高,企業生産成本不斷上升。今年前三季度,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增長18.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8%,企業成本壓力在加大。而目前我國的調控措施主要針對流通環節,特別是流通的終端環節,如果上遊環節的生産成本得不到控制,市場參與者必要的利潤就不能得到保護,供應必然會減少,因此可能出現物價反彈,宏觀調控的效果難以持久。

  12月6日,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再次普漲,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主要上市商品大多收紅,跟蹤主要上市商品價格表現的商品指數繼續小幅反彈,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上漲。

  面對上遊價格的反復波動,“市長”和“市場”這“兩隻手”如何聯手調控涉及千家萬戶的消費物價,是宏觀調控亟待深入研討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