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創業板退市 >

創業板退市可能難過上市 誰會第一個“中招”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1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創業板開板兩週年之後,深交所終於起草了一份《關於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該方案將有望完善目前創業板缺乏退市制度的不足之處,並且可以為主板和中小板市場的制度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但是,目前創業板的276家公司裏面,真正夠得上退市邊緣的,可謂寥寥無幾。

  本次《完善退市方案》增加的兩個新條件為:1.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2。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下面我們統計了一些“勉強”達到新條件邊緣的一些公司,看看他們的具體情況為何。

  除了批評,還沒有一家受譴責

  代表公司:聚龍股份(300202)、南風股份(300004)和豫金剛石(300064)

  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目前深交所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譴責的條件主要是圍繞信息披露、資金運用等方面。統計顯示,從2009年1月1日至今,深交所共有22次對該所上市公司進行了公開譴責,沒有一家公司達到3次公開譴責的紅線。創業板卻還沒有一家公司受到譴責。

  2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只有聚龍股份、南風股份和豫金剛石受到了通報批評,其原因均為公司高管及親屬違規買賣股票。其中最“冤枉”的可能是豫金剛石,因為這家公司受批評的原因是因為副總經理楊晉中在公司上市時打新股中了5手,于公司股票上市首日以均價29.11元的價格賣出14,555元。不過在網上的論壇裏面,倒很少看到由於這三家公司受批評而抱怨的帖子。也許對於股民而言,比起對這些公司不疼不癢的批評,那些高價圈錢後跳水破發的股票才更加值得怨恨。甚至有人提出:“公司股價長期不漲,應該譴責一次!”

  縱是最低價發行,想跌破面值都難

  代表公司:國聯水産(300164),金亞科技(300028)

  目前創業板276隻股票裏面,截至28日的收盤價平均為24.35元。其中最低的是國聯水産(300164)8.21元。國聯的股價如此之低,和它的發行價有一定的關係。公開資料顯示,國聯水産的IPO發行價為14.38元,按創業板最低發行價排第14位,與之同病相憐的還有金亞科技(300028),發行價11.3元,列最低發行價排序的第5位,最新收市價8.54元。

  有意思的是,以發行面值而言,最為“安全”的創業板股票是湯臣倍健(300146),這是因為它的發行價高達110元,居創業板IPO定價之首。儘管上市以來經歷了一次10轉10的送股,目前的股價仍然高達87.5元,為創業板最高。可以想見,“低於面值退市”的新規,或者會導致今後創業板涌現更多的高價股。同時,在沒有界定收盤價是否複權的前提下,送轉股也將會越來越謹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以國聯水産目前8.21元的“低價”來看,離退市標準的1元面值也還有九成的跌幅。即便是每天10%的跌停板,最少需要20個跌停板才會跌到面值1元的水平,再加上“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的條件,最快都要40個交易日,大約是2個月的時間才會觸發“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的紅線。在這40個交易日裏面,隨便哪天在尾市時段拉一下,把股價升到1塊錢以上,就可以逃脫“連續20日”的限制了。

  每股現金較低的公司要小心了

  代表公司:大禹節水(300021)

  防止股價跌破面值,最根本的當然是做好業績,提高股票的估值。但業績提升難以在短時間內見效。因此在國外股票市場,現金回購也是一種對抗股價下跌較為有效的辦法。一般而言,每股現金是公司股價的最後防線,即便在最壞的情況下,公司也可以考慮使用現金對自家股票進行回購,以防止股價繼續下跌。不過這對於創業板公司而言,並非難事。因為創業板的股票普遍高溢價發行,而高溢價發行所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就是相關公司的賬面都積存了大量的未使用募集資金。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因為本身的經營決策和項目支出,現金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導致賬面上的現金餘額較少。

  按三季報所披露的銀行資金餘額和總股本計算,目前創業板公司中每股現金低於1元的公司有14家(不含三季度後新IPO公司),其中,每股現金低於5毛的僅有大禹節水(每股現金0.25元)一家。大禹節水自IPO以來,除了IPO當年由於受到募集資金以外,沒有一個季度報告實現經營現金流正流入,而另一方面,公司又在不斷地進行網點擴張和項目建設,令到現金情況逐漸惡化。為此,公司今年一至三季度還新增了2.09億的借款。

  隨著目前世界經濟環境的逐漸惡化,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公司往往面臨兩種選擇:是加大擴張的力度搶佔市場呢,還是減慢發展速度保持一定的現金儲備好呢?現在從創業板看來,兩種策略都有其擁護者。誰對誰錯?也許只有市場才能夠判斷。

  主板退市也僅有2%,退市可能還難過上市

  根據證監會相關官員的説法,儘管交易所出臺了眾多的退市條件,但自從我國施行退市制度10年來,滬深兩市也只有2%的公司退出市場。按此比例計算,可能未來10年內創業板的276隻股票最多也只有5家會“中招”。究其原因,主要仍然是相關的退市條件存在著一定的漏洞,讓上市公司可以積極運作。

  著名會計專家馬靖昊曾經對此有過詳細的分析。且不論“公司解散、資不抵債、法院宣告破産”這種公司本身就已經面臨倒閉的極端情況,令到相關股票已經失去了上市交易的意義。即便是最多引用的“三年連續虧損”的規定,很多ST上市公司也學會了地方政府補助、債務重組等非常手段,在最後一年神奇地“扭虧為盈”。而“財報作假且不更正、審計報告為否定或者拒絕發表意見”這些情況,在審計師實務操作中極為罕見。“股本及股東人數不符標準”也完全可以由公司自行調整解決,而“股票交易量不足”則可以通過股票對倒的方式進行規避。面對如此多的騰挪空間,難怪網上有專家笑稱:“要達到(創業板退市)條件,或者比上市還難”。

熱詞:

  • 退市標準
  • 退市制度
  • 中招
  • 上市交易
  • 破發
  • 高價股
  • 發行價
  • 安全
  • 交易日
  • 收盤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