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經濟特區建立30年特別報道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5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作為中國改革的試驗田,要允許深圳繼續先行先試,甚至允許出錯
1983年,在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經濟組任職的鄭新立,第一次來到深圳,看到的還是一個小縣城。25年後的2008年,時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鄭新立,再次帶隊考察深圳,“小樹已經參天”。這次,他把考察報告定名為“橫空出世看深圳”。在他看來,只有這個題目,才能概括深圳特區成立30年的變化,及其在全國改革開放中的作用。
作為中央智囊團的關鍵人物之一,多年來,鄭新立一直關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並多次為國為民建言獻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他認為,在今後的30年裏,中國的改革發展將面臨新的形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會比前30年少。在新的時期,作為“中國改革試驗田”的深圳已“不差錢”,政策層面應允許深圳繼續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允許深圳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甚至可以允許深圳出錯。”
求解“中等收入陷阱”
《瞭望》:今年1月,汪洋在參加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時,提出了三道題:特區過去30年幹了些什麼,有什麼經驗教訓?在迎接特區成立3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做什麼,怎麼樣實現加快發展?今後30年還能幹些什麼,怎麼樣再創特區新輝煌?你怎麼看這三個問題?
鄭新立:應該説,關於前30年深圳的發展,深圳在改革開放中所起的作用,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分。關鍵是,今後30年深圳怎樣繼續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繼續充當“領跑者”的作用?
今後的30年,面對新形勢,新的問題還要繼續改革開放,繼續探索發展道路。一代人,只能解決一代人的問題。今後20~30年,你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問題,是深圳的開拓者們幾代人所沒有面臨的新問題,這需要你們繼續用改革開放精神去解決。
這其中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帶領中國衝出中等收入的陷阱。這是全國,也是深圳今後20~30年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一般來説,人均收入在3000到10000美元之間,總的來講叫中等收入。現在,就存在一個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有拉美陷阱,也有東南亞國家陷阱。
這樣的問題,中國未來20~30年就將遇到,直接關係著中國的人均GDP能否衝到10000美元以上。今年,中國人均GDP可能要達到4000美元,將來,如果翻一番就是8000美元,再翻一番就是16000美元。我們要爭取實現人均GDP翻兩番,一股作氣地衝破人均GDP10000美元。如果能衝過去,一人10000美元,總量就是13萬億了,和美國就差不多了。
《瞭望》:為衝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應採取什麼發展模式?
鄭新立:現在看來,無論是拉美,還是“東南亞四小虎”,能否衝破“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問題就是,能否形成以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為依託的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産業,從而形成國際競爭力,能夠支撐本國貨幣的升值、支撐就業的擴大、支撐出口的持續增長。
如果仍靠以往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仍靠加工貿易,仍靠出口資源,那麼註定不可能衝出10000美元關口。
《瞭望》:未來深圳會是什麼樣子?有哪些新的任務?
鄭新立:珠江口東岸,現在形成了同一個城市群: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這個狹長地帶,南北僅200公里,東西僅50公里,但是,卻聚集了5000萬人,GDP總量5000萬美元。這裡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塊地方。
根據廣東省的安排,我們調研組正在做關於擴大粵港澳經濟合作、形成粵港澳一體化經濟體系的研究。現在,從香港到廣州要建城鐵,這意味著,珠江口東岸的五個城市將可以做到生活上同城化、經濟上一體化。而且,五個城市之間可以實現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形成一個整體的競爭優勢。
我算了一下,到2030年,珠江口東岸五城市GDP總量可以在2萬億美元以上。這相當於甚至超過現在的紐約經濟圈和東京經濟圈的規模。而在這五個城市之中,從增長速度上講,深圳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發展是最好的。要不了幾年,深圳在這五個城市裏將起到核心作用。
到時候,深圳將承擔著很獨特的任務。因為它緊靠著香港,又連接著東莞、廣州和佛山。實際上是通過深圳和香港的經濟融合,實現深圳和香港的要素的優化配置,把香港在信息、管理、貿易、法律等方面的軟體的優勢和深圳的實體經濟的創新、高新技術産業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有利於把香港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化。
近期,深圳通過填海的方式,在蛇口造了一個有十幾平方公里面積的前海區,緊靠香港。深圳市想把前海區打造為深港經濟融合的實驗區,要在那塊空地上做文章。依靠那十幾平方公里,打造世界第三經濟增長極。
《瞭望》:如何發揮深圳領跑者作用?
鄭新立:帶領中國經濟衝出中等收入陷阱,我想這是深圳在未來要擔負的最大作用。深圳要發揮領跑者的作用,要成為中國的矽谷,要成為新技術産業的培育、孵化基地。
下一步,深圳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還要進一步轉移,騰出空間來發展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産業。
深圳現在已有了四個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高新技術企業: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其中,比亞迪去年還被評為全世界科技型企業的第一名。以後,深圳要繼續培養出一批類似企業出來,要形成一種機制。並把這種機制移植到全國其他地方,要摸索出一套可以複製的經驗和制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