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應該充分開發利用,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公共資源,更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地利益分配。近幾年對於水電發展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所反映的正是不同人群對於水電的利益訴求。
水電站亂壩爭水,國內江河斷流的事情屢有發生,陜西的嵐河干流百餘公里建16座引水式電站,導致河流斷流魚類滅絕,下游村莊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受到影響。福建的九龍江作為閩南地區的母親河,因為近幾年新建起的上千座水電站,九龍江多處斷流,曾經的漁村變成石頭村,一度引發炸壩的呼聲。
對任何一條大江大河來説,只有上遊地區成為生態屏障,整個流域的生態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遊地區生態遭到破壞,其危害不僅反映在本地區,還將通過“下游效應”影響到中下游和整個流域。這就是岷江上遊“不少江段面目全非”真正令人憂心之所在。
距離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不到一年,甘肅舟曲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就已達68家,而且只有一家通過安評並到地震局登記註冊,其餘均未辦理相關手續,此舉被地質學家斥為“不要命”。當地地震環保部門反對無效,招商局幫助無證水電站上馬,讓水電開發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一年2千萬元左右的稅收。
一個時期以來,廣西北部地區的群眾不斷來信反映,當地的江河水系,近年來被無序開發,其勢頭愈演愈烈,無立項、無設計、無監管、無驗收的“四無”小水電站比比皆是,已經影響到百姓的生産、生活和汛期安全,並帶來一系列的遺留問題和社會隱患。
為了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些無證水電站大開綠燈,根本無視其對生態環境和地質構造所帶來的破壞。而那些水電投資方,也不顧國家的法律法規,無證開工,跑馬圈水。不難想象,這種亂象屢屢出現,正是因為有些人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不惜鋌而走險。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應該充分開發利用,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公共資源,更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地利益分配。如果它所産生的利益只能讓一部分人受益,而更多的人無從分享,反而受到損害,這樣的發展模式既不可持續,也容易引發不穩定、不和諧的危險後果。近幾年對於水電發展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所反映的正是不同人群對於水電的利益訴求。 違規建設水電站,這樣案例並不少見,但剛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一年的舟曲竟然正在建設許多水電站,這些水電站既無環評審批,也沒有做地質災害的審核。記者在第一時間趕到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向有關專家詢問這些水電站可能會對舟曲的地質結構帶來怎樣的影響。 甘肅舟曲縣審批立項的水電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過安評並到地震局登記註冊,這被地質學家斥為“不要命”。當地地震環保部門反對無效,招商局幫助無證水電站上馬,讓水電開發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一年2000萬元左右的稅收。
舟曲招商局王局長説:“水電站的建設是利大於弊,像舟曲這麼貧困的地區,如果把水資源白白地浪費,不開發,舟曲會繼續貧窮落後,假如這些水電站全部開發起來了,我們這兩個億,比如説能源我們可以發展其它産業,整個把我們的經濟就帶動了。”舟曲水利局副局長高戰勝也對記者表示:“你説負面效應的話,畢竟不佔主要的,有一點兒影響不大,就是微乎其微的,不大不大。”
68家水電站,只有一家進行了安全評價並地震臺備案,這種怵目驚心的事實,不能不讓我們為舟曲的老百姓捏把汗。記者發現,舟曲的水電開發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稅收算地方的,而生態破壞一旦引發了災害則會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全部買單。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部長顧問王浩院士認為,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發展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
地方政府這種的水電冒險,為何産生?如何能管住他們的這種冒險?在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要堅持民生優先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促進水利發展更好服務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統籌兼顧原則,注重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如果我們的官員考核體系還是以GDP為導向,陞官晉級還是以招商引資、財政收入為指標,在一些地方,這些原則可能就很難落地。
為了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些無證水電站大開綠燈,根本無視其對生態環境和地質構造所帶來的破壞。而那些水電投資方,也不顧國家的法律法規,無證開工,跑馬圈水。不難想象,這種亂象屢屢出現,正是因為有些人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不惜鋌而走險。一位長期研究電力上市公司的證券分析師向記者證實,水電站確實利潤驚人。 很難想象,水電行業的毛利率居然高達37%,幾乎與人們心目中屬於暴利的煤炭行業39%的毛利率相差無幾。孫燦向記者解釋説,煤炭和水電其實有著非常相似的行業特點,它們都是依靠自然資源來産生能源,在能源緊張的大背景下,誰佔有這些資源,誰就可以獲得相當高的回報。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學會的秘書長張博庭對記者説,我們國家小水電大多規劃較差,這都是因為不是國家層面進行管理,而是歸到地方政府管,有的甚至是省裏、縣裏做主,這種管理可能就不包括對整個流域進行規劃。假設縣裏管一段流域,而又急需建設某個項目,則可能找一個有環評資質的單位環評一下,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就算是有了環評報告了。   地質學家孫文鵬提出,建設水電站時,考慮的角度不僅從工程流程和壩址選定的安全性出發,還應該從整個流域出發,擁有自己的評價體系。
在地質和環保專家看來,攔水壩蓄水淹沒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乾涸、大規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水電建設配套的城鎮和道路系統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與侵佔,導致物種滅絕,都已經改變了流域內已日益縮小的原始生態系統,而人類遲早要為這種無序開發付出代價。 舟曲環保局長説,白龍江上遊確實是破壞比較嚴重,沿著河邊上的植被,往年生長的現在都不生長了,這些生態的變化對現在的影響也許還不是太明顯,但是越到後來會越明顯,這些水電站帶來的潛在的更長久的生態影響還遠遠沒有表現出來。
 甘肅舟曲縣招商局的王局長説,水電站一發電,就像印鈔機一樣;貴州道真縣發改局的江局長説,只要能開發的都要開發,不然水就白白流走了。  環保局長張慶民説,枯水期這種水電站卡水的情況更嚴重,因為枯水期電站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實際上總水量很少,所以他們要滿負荷發電。滿負荷發電就要多截流水,少放生態水,現在電站都是只顧自己的利益,面對環保部門的規定,他們就是睜只眼閉只眼。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應該充分開發利用,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公共資源,更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地利益分配。如果它所産生的利益只能讓一部分人受益,而更多的人無從分享,反而受到損害,這樣的發展模式既不可持續,也容易引發不穩定、不和諧的危險後果。近幾年對於水電發展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所反映的正是不同人群對於水電的利益訴求。 對於河流上建水電站,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中國當前能源緊缺,鼓勵水電站勢在必行;另一派認為,水電站對河流污染很大,應該少建或不建。但兩派都承認,在河流上建水電站應該科學規劃、有序開發。事實上,有許多河流的水電站都存在著無序開發的現象。一些河流上有數十座水電站,而且許多都採取抽水發電的方式,導致流域生態嚴重惡化。 環保人士用“跑馬圈地”來形容各大發電公司在西南地區熱衷建水電站,而一些水電公司認為這些水電站讓當地政府和百姓脫貧致富。那麼河流上的水電站,究竟造福了誰?記者將調查多家大中型水電站,了解它們的經營情況,揭示水所帶來的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亂象背後其實是水電業正處於一個艱難的困局當中。不少的水電站,讓投資者得到了高額利潤,讓地方政府增加了一部分稅收,但是生態被破壞,許多周邊農民不僅沒有因為水電開發致富,反而陷入了更貧窮和更不安全的境地。破解當前的水電困局,需要做到四個“要求”:國家要求生態,農民要求實惠,地方要求發展,企業要求效益。只有這四個要求達到平衡,水電業才能迎來真正的黃金髮展期。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於進行電力調峰,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在地球傳統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優先開發水電大力利用水能資源。 水電站是將水能轉換為電能的綜合工程設施。又稱水電廠。它包括為利用水能生産電能而興建的一系列水電站建築物及裝設的各種水電站設備。利用這些建築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匯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並將它輸向水輪機,經水輪機與發電機的聯合運轉,將集中的水能轉換為電能,再經變壓器、開關站和輸電線路等將電能輸入電網。有些水電站除發電所需的建築物外,還常有為防洪、灌溉、航運、過木、過魚等綜合利用目的服務的其他建築物。這些建築物的綜合體稱水電站樞紐或水利樞紐。
要嚴格基建程序,要把整個的建設按基建程序上馬,經過流域主管部門的統一的審批,統一的環評。現在有的地方政府不重視這個事,單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招商引資這樣的小水電沒有經過基建程序這是非法的;另外要有比較細緻的項目環評和流域規劃環評,要有專業的、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水土流失規劃,防治措施。
第一條就是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因為有很多小水電站建了以後,把大河弄幹了,所以小水電站的建設,一定要和當地的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利用要挂鉤;第二,水電站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流域的小水電站,如何蓋好,應該進行一些小流域的規劃,要有統一的安排。
用一句專業術語來説的話,水利建設必須進行頂層的制度設計,加強所有流域的全流域的管理,所以長江有長江委員會,水利委員會,黃河有黃河水利委員會,所以這樣類似的水利委員會必鬚髮揮作用。
一個縣裏邊有68家水電站,確實有點多,事實上給我帶來更觸目驚心的感受是後來的帶來的負作用這些畫面,就是你説的水電是清潔能源,但是它帶來的這些負作用,讓人覺得還是觸目驚心。比如説河道乾枯,比如説樹木底下,根那地方沒有水,然後一些植被的影響。就去查了一下新聞,發現這個事情絕不僅僅是在某一兩個地方,也不僅僅是在現在,比如2005年的《經濟參考報》就報道,説漢江有900座爛建小水電一哄而上,那時候是一個投資熱潮。
同樣是電力行業,火電的毛利率就遠遠不能和水電相比。尤其是近幾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水電與火電的利潤差距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