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四川岷江上遊環境破壞嚴重 亂建電站是禍首(圖)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3: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對任何一條大江大河來説,只有上遊地區成為生態屏障,整個流域的生態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遊地區生態遭到破壞,其危害不僅反映在本地區,還將通過“下游效應”影響到中下游和整個流域。這就是岷江上遊“不少江段面目全非”真正令人憂心之所在。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 岷江上遊發生的事情在我省並非絕無僅有。這樣的事一再發生,説到底,是發展觀陷入誤區的結果。生態文明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是在走文明發展道路的百年大計。只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人與自然關係的轉變。這就是我們從岷江上遊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應當記取的教訓。

  岷江上遊承載我省重要生産生活水源區,又是著名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景觀富集的黃金旅遊走廊。但是,頻繁的各類建設、開發活動,使岷江上遊不少江段面目全非。15日至21日,記者隨省水利廳聯合檢查組從成都溯岷江而上,對上遊在建項目涉水事務進行檢查。

  第一站是通向汶川三江景區的岷江支流——壽溪河。在汶川縣水磨鎮下游約500米處,壽溪河左岸山坡上兩台推土機將渣土隨意推下河岸,棄渣已經侵佔行洪斷面三分之一。“這些渣土將隨雨水、河流的沖刷,流向岷江,抬高河床,明年紫坪鋪蓄水後,則會淤積庫容,縮短水庫使用壽命。”同行的水利專家擔憂地指出。

  滔滔岷江水似乎正在證實水利專家的擔憂。除了已經建成的電站之外,大大小小的水電站星羅棋佈,再加上新開工的都(江堰)汶(川)高等級公路,用專家們的話來説,“都江堰以上岷江幹流簡直就是一個大工地”,部分河段施工棄渣隨意堆向江面。

  現場一:位於汶川縣銀杏鄉、岷江幹流上的桃關變電站上遊1公里處,有一因電站棄渣堆積起的高約20米的臺地,雖然進行了復耕,但邊坡沒有任何防護,裸露的棄渣直接延伸至滔滔的岷江中。

  現場二:今年開工建設的都汶高等級公路如在懸崖峭壁的峽谷上“剖”開一條路。在岷江左岸二三公里江段,大量開山後的棄渣不是傾倒在專門的棄渣場,而是任意拋入岷江。

  現場三:岷江右岸、汶川縣威州鎮下游500米處是桑坪電站3號支洞。大量花崗岩棄渣由於沒有任何攔擋設施,依舊滾入江裏,並進佔江堤20米左右。

  現場四:姜射壩電站2號支洞位於茂縣南新鎮,支洞洞口就在岷江右岸。省水利廳負責人拿著去年檢查時拍攝的圖片對比後告訴記者,業主沒有按照去年檢查組的要求進行整改,“去年洞口下游右岸,棄渣直瀉江中,導致江面只有10米寬,就像大江截流一樣。”江堤上棄渣依然放肆地躺在那裏,湍急的岷江水在不到20米的江面奔流。位於岷江幹流茂縣境內的金龍潭電站4號支洞,去年要求整改的棄渣仍然沒有清理。支洞洞口棄渣擠佔河道連綿近1公里。

  “這些去年就要求整改、完善手續的電站,到今年卻看不出有什麼進展。對部分電站還實施了經濟處罰,但對上億元的工程來説,經濟處罰微乎其微。”省水利綜合監察總隊王文峰總隊長嘆息道,隨著老項目的深入和新項目的動工,現在岷江上遊受到人為破壞比去年更多更嚴重了。

  去年我省對全省涉水手續不完備的水電站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檢查,共查處128座。這次記者在岷江上遊竟也看到了這樣的違規電站。

  裝機10.2萬千瓦的吉魚電站位於茂縣石鼓鄉。目前完成工程量三分之一,巨大的廠房已經在岷江右岸成形。但檢查組卻發現,該水電站,竟是在沒有行洪論證、水土保持方案、水資源論證等情況下開工,建設程序完全倒置。這次檢查中發現,許多業主存在僥倖心理,不進行水土保持方案、行洪論證、水資源論證,就採取先開工、後辦手續,甚至不辦的方式,以此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穿行于岷江河谷,不時發現施工中被丟棄的渣土隨意堆放在岷江兩岸。天然河道由於工程用地及棄渣的堆積,有的甚至被堵塞了一半以上,湍急的江水只能從這狹窄的河道中流過。

  隨行的省地方電力局調研員李銀書用“後患無窮”描述批准手續不完備的電站的危害。他説,若沒有涉水事務的科學論證就開工,工程將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它們有的違反了開發規劃,水力資源浪費嚴重,有的結構設計存在安全隱患,有的侵佔行洪河道,影響防洪安全……不少電站業主甚至連砌擋墻的程序都省略了,直接將渣土推向離洞口最近的岷江。李銀書舉例説,姜射壩電站5號支洞約一公里長的棄渣,若要完全清理至少需要1000萬元。

  岷江上遊沿岸大部分區域,屬幹熱河谷地帶: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時有發生,自然生態形勢本來就嚴峻,加之人為破壞,治理岷江環境艱難而又緊迫。 四川日報  鐘振宇 本報記者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