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大型電視紀錄片《金磚之國》 >

莫斯科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3: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莫斯科,現俄羅斯聯邦首都,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積1081 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人口1047.3萬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

  莫斯科州位於奧卡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南部與圖拉州接壤,西南部與卡盧加州為鄰,西部與斯摩棱斯克州毗鄰,西北和西部與特維爾州為鄰,東北部與雅羅斯拉伕爾州接壤,北部和東北部與弗拉基米爾州為鄰,東南部與梁讚州交界。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現有人口1約1200萬(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區被一條周長109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市區南北長40公里,東西長30公里,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直通諾夫歌羅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奧卡河並沿奧卡流向梁讚,沿着溫讚在木金面匯合,克拉齊母河,流向羅斯托夫,蘇茲達爾,雅羅斯拉伕爾流域。地區代碼:MOW

  人口概況  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佔據了整個俄羅斯人口的1/13。莫斯科現有人口約1200萬,市區被一條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我們稱之為“大環”,這條高速公路的周長為109公里,比北京的5環路還要長。莫斯科市區面 積約1000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

  莫斯科位於俄羅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172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亞高地(最高點253米)。莫斯科屬於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反常氣象十分頻繁。十二月會開始漫長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1月平均氣溫-10.2℃(最低-42℃),7月平均氣溫18.1℃(最高40℃)。全市綠化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總計全年天氣晴朗時間1568小時。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對濕度(高於70%)和溫度(高於0度)較高的記錄。年平均降水量190-240毫米。降水高峰期為八月和十月,降水量最少的是四月。冬季多刮西風、西南風和南風。自五月開始西北風和北風較為頻繁,另外,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節從飛機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潔乾淨。冬季寒冷,最低氣溫曾達零下43℃。夏季高溫。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節。每年從9月底開始進入寒冷時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從11月底到 4月中旬為降雪時間,冬季結束時降雪深達35cm。

  地形
  莫斯科位於北緯55度到56度,東經37度到38度之間,地處俄羅斯平原中部,奧卡河和伏爾加河兩河間的中俄羅斯高地。城市面積108047平方公里。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1725平方公里。莫斯科位於三種地形交接處。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勢較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奧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喬普雷斯坦高地,溝壑眾多)。東面是梅曉拉低地,有堅硬的沙丘,海拔約160米。

  歷史沿革由來及變遷

  莫斯科是一座歷史悠久和具有光榮傳統的城市,始建於12世紀中期。古有“第三個羅馬”之稱。

  莫斯科得名於如今穿越整個城市的莫斯科河,而莫斯科河的名字來源有三種解釋,分別是低濕地(斯拉伕語)、牛渡口(芬蘭-烏戈爾語)、密林(卡巴爾達語)。莫斯科市作為居民點最早見諸史冊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裏多爾戈魯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築泥木結構的克裏姆林城堡。“克裏姆林”一詞,一説源出希臘語,意為“城堡”或“峭壁”;一説源出早期俄語詞“克裏姆”,指一種可作建材的針葉樹。後來在克裏姆林城堡及其周圍逐漸形成若干商業、手工業和農業村落。13世紀初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14世紀俄國人以莫斯科為中心,集合周圍力量進行反對蒙古貴族統治的鬥爭,從而統一了俄國,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5世紀中期莫斯科已成為統一的俄羅斯國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紀初。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羅斯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仍發揮着俄國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國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今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1812年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佔領莫斯科後,這個城市在大火中焚燬,但很快又重新建設起來。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設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鐵路。

  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達尼埃爾立莫斯科為首府,1237年至1480年期間,莫斯科被蒙古帝國的子帝國之一金帳汗國統治;14世紀俄國人以莫斯科為中心,集合周圍力量進行反對蒙古貴族統治的鬥爭,並於15世紀統一了俄國,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而莫斯科則成為俄國的首都。1700年後,彼得一世遷都到聖彼得堡。

  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莫斯科緊隨彼得格勒之後,也舉行了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和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於1918年3月從彼得格勒(後改名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為蘇聯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鎮納入城市範圍,組成大莫斯科區。1987年,莫斯科市政當局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定為城慶日,舉行各類城慶活動。1991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莫斯科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

  經濟及文化
  莫斯科從最開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慮到了堅固性、可靠性,起初從莫斯科的南部和東部游牧部落的聯盟經常威脅着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蘭的軍隊也虎視眈眈。所以弗拉基米爾、特維爾、諾夫哥羅德盟軍同時建立了堅固的保壘。

  在庫林爾夫戰役勝利之後(1390年之後及1480年《伊萬三界觀鳥可拉》記載)當時一位象古不河洲米到了莫斯科,從此莫斯科公國迅速壯大起來。古十五世紀時莫斯科人口的數量、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倫敦,布拉格和歐洲一些大的城市。1861年農牧制度被廢除後,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盛行起來,莫斯科逐漸發展壯大,它已經成為巨大的工業和貿易中心。

  十九世紀米古莫斯科各類工業和貿易的企業已達20000多個,其中工業企業有10000多個,工人人數達到12萬人,不少於16人的中小型的企業佔絕大多數,但只有2%的企業人數超過50人。

  在莫斯科的工業企業中紡織工業佔多數,多數是建築業,木材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造紙業、製革業、汽車製造、工具生産廠家等等。在莫斯科工業發展百年曆程中初期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社會化生産。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業中集中了大約49%的工人。在那段時間裏,超過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認為是大型的企業。在工業大發展階段,外國的資本工業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學企業和電子技術企業都掌握在外國財團的手裏。(如德國工業巨頭)1917年的十月革命勝利後,在莫斯科大力發展了汽車製造業(從車床製造到手錶製造),從軸承加工到小汽車生産,紡織加工,它極大地推動了金屬加工業的發展。

  莫斯科所謂的“印花的”大企業不得不退出了汽車製造業和電子技術業生産線,無線電技術,代表生産等領域。生産生活必需品為國家保障自給具有深遠意義。莫斯科成為俄羅斯工業強勁的生産和技術基地。

  在戰爭年代城市工業的結構轉變到汽車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在幾百年的時間跨度裏,莫斯科扮演了俄羅斯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這裡匯集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築及紀念碑,克裏姆林宮,新聖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學,凱旋門、聖山上的勝利公園等。莫斯科的權力機關充分認識到了這些文化遺産的寶貴,因此他們從沒間斷發起對這些遺産的保護。

  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統計,莫斯科常住人口為1000萬,連同外來人口約為1200萬。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29000人/平方公里。根據1976年的人口統計,居民中女性佔55%,比男性多77.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僅為0.25%。由於人數量下降過快,莫斯科市政府加強了宣傳及獎勵生育措施,市長尤裏盧日科夫曾經表示,通過舉行"兒童年",以及進行"家庭年"計劃,2008年莫斯科共出生了10.2萬個嬰兒,該年莫斯科人口出生率達到二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指標是從1988年以來最高的。

熱詞:

  • 莫斯科
  • 詞條
  • 歷史版本
  • 義項
  • 俄羅斯聯邦
  • 百科
  • 供參考
  • 漢英詞典
  • 多義詞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