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金磚國家峰會 >

金磚五國之俄羅斯聯邦概況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國名】俄羅斯聯邦或俄羅斯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白、藍、紅三色。俄羅斯幅員遼闊,國土跨寒帶、亞寒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用三色橫長方形平行相連,表示了俄羅斯地理位置上的這一特點。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觀;藍色既代表亞寒帶氣候區,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誌,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白、藍、紅三色旗來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間採用的紅、白、藍三色旗,紅、白、藍三色被稱為泛斯拉伕顏色。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取消三色旗。1920年蘇維埃政府採用新國旗,由紅、藍兩色構成,左邊為垂直的藍條,右邊的紅色旗面上有一顆五角星和交叉著的鐵錘和鐮刀。此旗後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後,國旗圖案作了修改,為一面紅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鐮刀和鐵錘圖案。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為俄羅斯聯邦,隨後採用白、藍、紅三色旗為國旗。

  【國徽】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決定採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時代的、以雙頭鷹為圖案的國徽:紅色盾面上有一隻金色的雙頭鷹,鷹頭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頂皇冠,鷹爪抓著象徵皇權的權杖和金球。鷹胸前是一個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騎士和一匹白馬。雙頭鷹由來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雙頭鷹原是拜佔庭帝國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記。拜佔庭帝國曾橫跨歐亞兩個大陸,它一頭望著西方,另一頭望著東方,象徵著兩塊大陸間的統一以及各民族的聯合。1453年,曾輝煌一時的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佔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戰死。他的兩個弟弟,一個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另一個帶著兩個兒子和女兒索菲亞帕列奧洛格逃到羅馬。後來,這兩兒一女在其父死後被羅馬教皇撫養成人。當時的羅馬政治家們為了借助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抵禦土耳其人,便用聯姻的方式將索菲亞許配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婭由此佩戴著拜佔庭帝國威嚴的雙頭鷹徽記來到了俄羅斯。索菲婭協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羅斯的土地基本上聯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的統一的國家。1497年,雙頭鷹作為國家徽記首次出現在俄羅斯的國璽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這只象徵俄羅斯國家團結和統一的雙頭鷹又“飛”回到俄羅斯的國徽上。二十世紀末,國家杜馬從法律上確定了雙頭鷹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徵。

  【重要節日】 俄羅斯的節日

  公曆新年:1月1日;東正教聖誕節:1月7日;俄歷新年:1月13日;祖國保衛者日:2月23日,原蘇聯建軍節;國際婦女節:3月8日;勞動者團結日:5月1日,原國際勞動節;勝利日:5月9日,偉大衛國戰爭勝利日;國家主權宣言通過日(國慶日):6月12日;人民團結日。

  ◆祖國保衛者日:2月23日

  2月23日曾是蘇聯建軍節,蘇聯解體後更名為俄羅斯祖國保衛者日。從2002年起,俄政府宣佈2月23日為全國法定休假日。

  ◆衛國戰爭勝利日: 5月9日

  1945年,蘇聯軍民經過4年浴血奮戰,以犧牲2700萬人的代價,終於戰勝了德國法西斯。自1945年起,蘇聯將5月9日確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俄羅斯全國各地和獨聯體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當天也以各種形式慶祝這一節日。

  俄羅斯在1991年至1995年取消了紅場閱兵式,從1996年起恢復在紅場舉行閱兵式。

  ◆國家主權宣言通過日(國慶日):6月12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俄聯邦國家主權宣言。後來,這一天被定為俄羅斯獨立日,2002年後又稱俄羅斯日。

  ◆二戰結束紀念日:9月2日

  2010年7月14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將9月2日設定為該國新的紀念日——二戰結束日。

  ◆和諧和解日、1917年十月革命日、軍人榮譽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紀念日)

  ◆知識日:9月1日

  ◆航天日:4月12日

  ◆俄羅斯聯邦憲法日:12月12日

  【國家政要】

  ◆總統: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 (Dmitri Medvedev)

  1965年9月14日出生於俄羅斯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得堡),1990年畢業于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律專業,獲法學副博士學位,同時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1991年,梅德韋傑夫到聖彼得堡對外聯絡委員會工作,任法律顧問。當時,普京任該委員會主任。1994年,梅德韋傑夫成為時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普京的顧問。1999年8月,普京出任俄羅斯政府領導人之後,梅德韋傑夫來到莫斯科,擔任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普京入主克裏姆林宮之後,梅德韋傑夫先後擔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和主任。2005年11月,普京任命梅德韋傑夫為政府第一副總理,負責國家發展規劃、住房、資源、教育和衛生等領域的工作。

  ◆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

  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市(今聖彼得堡市),1975年畢業于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此後,他在蘇聯克格勃系統工作15年,其中1985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國工作。1990年回國後,普京先後擔任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外事助理、聖彼得堡市市長顧問、市政府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和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普京1996年8月出任俄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1997年3月出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監察局局長,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他1999年3月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8月9日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兼代總理,8月16日就任總理。1999年12月31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佈辭去總統職務,並宣佈由普京代行總統職務。2000年3月和2004年3月,普京兩次贏得總統選舉。

  ◆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 : 謝爾蓋米羅諾夫 (Sergei Mironov )

  1953年2月14日出生於列寧格勒州的普希金市。中學畢業後考入地質物理技校,畢業後服役空降兵。1976年考入列寧格勒礦業學院,1979年畢業,1986年到蒙古從事勘察工作,1991年回國。1992年畢業于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學院,1997年進入聯邦總統直屬的國務學院主修經濟管理,1998年獲聖彼得堡大學法律系法律專家畢業證書。擁有礦業工程、地球物理、經濟和法律四個學位。1994年當選為聖彼得堡市立法會議議員,1995年升任第一副議長,2001年任“對彼得堡意志”社會政治運動的政治委員會主席,2001年6月被選為聖彼得堡在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中的立法會議代表。2001年12月任俄聯邦委員會主席,2003年1月蟬聯。2004年作為俄生活黨推舉的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但競選失敗。2008年4月第二次當選公正俄羅斯黨主席。

  ◆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鮑裏斯格雷茲洛夫(Boris Gryzlov )

  1950年12月15日生於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其父是空軍飛行員,母親是中學教師。1954年,格雷茲洛夫一家遷到俄歷史名城聖彼得堡。畢業于列寧格勒的物理-數學中學,榮獲金質獎章。1973年畢業于(聖彼得堡)列寧格勒邦奇-布魯耶維奇電子技術通訊學院,通過副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無線電工程師。大學畢業後,格雷茲洛夫進入聖彼得堡一家電子儀器廠工作,從事宇航通訊系統的研究工作。1977年至1996年他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電子設備生産聯合體工作,曾任總設計師和主要部門負責人,並積極參加工會工作。1996年至1999年他在高等教育領域工作。格雷茲洛夫1998年開始步入政壇。當年,他參加了聖彼得堡某地區的地方選舉,但以失敗告終。在1999年12月當選為國家杜馬議員,2000年1月又被推選為“團結運動”在杜馬的議員團領袖。2001年3月,普京總統任命格雷茲洛夫為俄歷史上第一位文職內務部長。“團結運動”後與議會其他黨團合併成現在的“統一俄羅斯”黨,格雷茲洛夫被推舉為該黨最高委員會主席。2003年12月當選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2004年11月當選“統一俄羅斯”黨主席。2007年12月,格雷茲洛夫再次當選俄國家杜馬主席。

  ◆ 俄羅斯已故前總統:葉利欽

  1931年2月1日出生於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達裏茨基區布特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俄羅斯族。在家鄉讀完中學後,他于1951年考入烏拉爾工學院建築系,1955年畢業。大學畢業後,他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先後擔任總工程師、建設局局長、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等職。1984年,他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1985年,葉利欽被調往莫斯科出任蘇共中央書記兼蘇共中央建築部長、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等職。1986年,他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並再次當選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1987年,他被解除蘇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職務。1987年至1989年,他任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88年2月和5月,他被解除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職務。1989年,他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在1990年7月舉行的蘇共28大上,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民主綱領派”提出的旨在改造當時蘇聯社會的一系列主張未被大會接受,他在大會結束時宣佈退出蘇聯共産黨。1991年6月,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聯邦第一任總統。1991年12月,他同原蘇聯其他10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一起發表聯合宣言,宣佈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96年,葉利欽再次當選為總統。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辭去總統職務,並任命總理普京為代總統。

  ◆ 俄羅斯前總理:普裏馬科夫

  1929年10月29日生於基輔,俄羅斯族人。他1953年畢業于莫斯科東方學院,1956年國立莫斯科大學研究生畢業,是經濟學博士。1953年至1962年在國家廣播和電視委員會工作,1962年至1970年擔任《真理報》評論員和副主編(負責亞非國家),1970年至1977年,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1974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後轉為院士,1977年至1985年任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所長,1985年至1989年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1988年11月被選為蘇共中央國際政策委員會委員,1989年4月任中央委員,1989年6月至1990年4月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主席,在1989年9月舉行的蘇共中央全會上,他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91年普裏馬科夫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91年10月國家安全委員會解散,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蘇聯中央情報局局長。

  ◆ 蘇聯前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普利裏沃利諾耶村一個農民家庭,俄羅斯人。15歲起在農莊的拖拉機機械站任機械師。1950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1952年加入蘇聯共産黨。195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先後任蘇聯共産主義青年團邊疆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斯塔夫羅波爾團市委第一書記,邊疆區團委第二、第一書記。1962年3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區域農莊一農場生産管理局邊疆區黨的組織員,同年12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農業邊疆區黨機關局局長。1962年9月至1967年完成斯塔夫羅波爾農業學院的函授學習,獲農業經濟學的畢業證書。1966年9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市委第一書記,1968年8月任蘇共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委第二書記,1970年4月任第一書記。1971年起任蘇共中央委員,歷任蘇共第22、24、25、26和27次代表大會代表和蘇共第19次全國代表會議代表。1978年11月任蘇共中央書記,1979年11月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次年10月升為政治局委員。1985年3月11日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是蘇聯第8-11屆最高蘇維埃代表,還曾任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代表,1985至1988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1988年10月1日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屆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4日,在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聯第一任總統。

  【行政區劃】2000年5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將俄聯邦89個實體(共和國、邊疆區和州)按地域原則劃分為7個聯邦區,目的是維護國家統一,強化總統對地方的管理。2010年1月設立北高加索聯邦區,這是俄第8個聯邦區。

  【人口】總人口不足1.419億(截至2010年11月23日),其中俄羅斯族佔79.8%,俄羅斯是世界上人口減少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全國有180多個民族,主要少數民族有韃靼、烏克蘭、楚瓦什、巴什基爾、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日耳曼、烏德穆爾特、亞美尼亞、阿瓦爾、馬裏、哈薩克、奧塞梯、布裏亞特、雅庫特、卡巴爾達、猶太、科米、列茲根、庫梅克、印古什、圖瓦等。人口分佈極不均衡,西部發達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個別地方達261人,而東北部苔原帶不到1人。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成分最為複雜,有大約40個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俄語 是俄羅斯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並在該共和國境內可與俄語一起使用。主要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

  【自然地理】面積約1707.54萬平方公里(佔蘇聯領土面積的76%),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東瀕太平洋,西接波羅的海芬蘭灣,橫跨歐亞大陸,東西最長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公里。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7℃,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

  【首都】莫斯科(Moscow),人口約850萬(截至2002年12月),有850多年曆史的國際大都市,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

  1995年5月16日與北京市結為友好城市。

  【簡史】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伕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侖軍隊。1861年廢除農奴制。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

  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産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宣佈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819”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佈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 背景資料:十月革命節和紅場閱兵式

  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俄歷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産階級臨時政府的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蘇聯時期,11月7日是傳統的全國性節日。每年的這一天,蘇聯都要在首都莫斯科的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紀念十月革命。

  政 治

  【憲法】1993年12月12日,俄羅斯聯邦舉行全體公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同年12月25日,新憲法正式生效。這部憲法規定俄羅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法制國家,確立了俄羅斯實行總統制的聯邦國家體制。

  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總統是國家元首,是俄羅斯聯邦憲法、人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的保障;總統按俄羅斯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總統任命聯邦政府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主持聯邦政府會議;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並領導國家安全會議;總統有權解散議會,而議會只有指控總統犯有叛國罪或其他十分嚴重罪行並經最高法院確認後才能彈劾總統。

  2009年12月16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俄總統直接下令在境外動用軍隊。

  【議會】根據憲法,俄羅斯聯邦會議(議會)是俄羅斯聯邦的代表與立法機關。聯邦會議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兩院組成。聯邦委員會由俄羅斯聯邦每個主體各派兩名代表組成:一名來自國家代表權力機關,一名來自國家執行權力機關,主要職能是批准聯邦法律、聯邦主體邊界變更、總統關於戰爭狀態和緊急狀態的命令,決定境外駐軍、總統選舉及彈劾,中央同地方的關係問題等。

  國家杜馬最早成立於1906年,是沙俄時代經選舉産生的立法機構,1917年3月被解散。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于1993年12月選舉産生了第一屆國家杜馬。

  國家杜馬是俄羅斯的立法機構,由450名代表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其中半數席位由全國225個大選區各選一名代表産生,另半數席位則由在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的競選黨派按得票多少分配産生。根據俄憲法規定,任何沒有跨越5%得票率“大關”的黨派不僅不能參與黨派競選席位的分配,而且該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在地方選區當選的代表也無權在國家杜馬中單獨組成議員團。

  國家杜馬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審議總統對政府總理的任命以及決定對總統的信任等。但國家杜馬關於提起訴訟的決定和聯邦委員會關於解除總統職務的決定,必須經過議會兩院全體議員三分之二票通過,而且須由國家杜馬不少於三分之一的議員提出建議。國家杜馬下設國際事務委員會、安全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立法委員會、經濟政策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等33多個委員會。

  2008年12月30日,梅德韋傑夫總統簽署了延長總統及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任期的憲法修正案。根據憲法修正案,俄羅斯總統和國家杜馬議員的任期由原來的4年分別延長到6年和5年,政府領導人將每年向國家杜馬彙報工作,接受杜馬監督。

  【政府】俄羅斯聯邦政府是國家權力最高執行機關。聯邦政府由聯邦政府總理、副總理和聯邦部長組成。憲法還規定,各聯邦主體(共和國、邊疆區、州、自治州和自治區)的權利、地位平等。俄羅斯聯邦主體的地位只有在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聯邦主體根據聯邦憲法進行相互協商後才能改變。

  【司法機構】俄羅斯聯邦司法機關主要有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聯邦總檢察院。不允許設立特別法庭。聯邦憲法法院對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的法律、決定,聯邦總統的命令,其他聯邦機構的文件,各共和國的憲法,聯邦主體的法律、章程和其他法規,聯邦內部條約和國際條約是否符合聯邦憲法,以及社會團體的成立和活動是否符合憲法的案件作出裁決。聯邦憲法法院還對聯邦國家權力機關之間、聯邦國家權力機關和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關之間以及聯邦各主體國家機關之間的權限糾紛作出裁決。聯邦最高法院是民事、刑事、行政和其他案件的最高司法機關。根據聯邦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對法院的活動實行司法監督,並對審判實踐問題作出解釋。聯邦最高仲裁法院是對經濟糾紛和仲裁法院審理的其他案件進行裁決的最高司法機關。根據聯邦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對仲裁法院的活動實行司法監督,並對審判實踐問題作出解釋。聯邦總檢察院對犯罪案件偵查的合法性進行監督,支持在法院的公訴,為維護國家利益、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而向法院提起訴訟,就國家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和公職人員的違法行為向法院提出異議。檢察院系統實行集中統一領導體制。聯邦委員會根據總統提名任命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法院和聯邦最高仲裁法院法官以及聯邦總檢察長。

  軍 事

  俄羅斯軍隊是在前蘇聯軍隊基礎上組建的。1992年3月16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發佈關於組建俄羅斯國防部的命令,同年5月7日發佈了關於組建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命令。 俄軍戰機保留紅星標誌

  俄羅斯聯邦總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俄羅斯聯邦議會、俄羅斯聯邦政府對保障國家安全、國防能力狀況,對俄羅斯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的戰鬥準備程度、動員準備程度和戰鬥力負全責。俄羅斯聯邦總統是國家元首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的任務是抵抗外來侵略和履行俄羅斯承擔的國際義務。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由管理機關、軍團、兵團、部隊、軍事院校以及後勤部門組成。在組織編制結構上分為陸軍、空軍、海軍3個軍種和戰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個獨立兵種。未編入武裝力量的其他軍隊包括邊防軍、內衛部隊、聯邦安全部所屬部隊、政府通信部隊、聯邦保衛總局、鐵道兵、民防部隊、國家消防局等。俄海軍擁有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獨立區艦隊。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領導與指揮體制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兼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對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實施全面領導,並通過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對武裝力量實施作戰指揮。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對聯邦武裝力量實施直接領導。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對武裝力量進行作戰指揮,對武裝力量各軍種的指揮通過各軍種總司令部進行。  

  2000年1月10日,俄羅斯總統批准了第2版《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2000年4月21日,俄羅斯聯邦總統又批准了第2版《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説》,2008年7月,俄羅斯聯邦總統批准了新的《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2000年9月9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批准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説》。2003年10月,俄羅斯又出臺了《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文件。2008年9月15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發佈“重塑軍隊面貌”命令,開始了新一輪軍事改革,主要內容為:精簡人員、調整建制、實現軍隊常備化、更新裝備及提高軍隊待遇等,計劃至2012年軍隊現役人員裁減至100萬,其中軍官人數將從35.5萬減至15萬。2009年5月12日,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俄羅斯聯邦2020年前國家安全戰略》。2010年2月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批准了新軍事學説,認為北約東擴和戰略導彈防禦系統是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外部軍事威脅。同日,梅德韋傑夫説,他已批准了俄羅斯2020年前國家核遏制基本政策。根據俄軍事改革計劃,俄武裝力量到2020年前將全部轉變為常規戰備部隊。武裝力量將配備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包括高技術裝備,並有保障地解決核遏制問題。此前,俄羅斯曾于1993年和2000年分別發表過軍事學説。新軍事學説保留了2000年版中仍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對當今世界面臨的新軍事威脅做了闡述,同時還包含使用核武器及軍事規劃和軍事裝備等內容。

  【軍隊建制改革】

  2009年12月21日,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總結俄軍“重塑軍隊面貌”改革成果時説,俄羅斯武裝力量已完全由常規戰備部隊組成;俄軍將軍人數由原來的1200人減為780人;原有的35.5萬軍官也縮減為15萬人;俄軍調整了軍官比例,改變了原先高級軍官比重大、低級軍官比重小的不合理現象;截至2009年12月1日,俄軍已完全取消准尉軍銜;在軍區基礎上成立作戰戰略和作戰司令部,在戰術層面上實現旅建制;空軍取消所有航空團和航空師,在航空大隊基礎上建立航空基地;在高等軍事院校基礎上成立10個軍事科研中心用於培養軍事人才。

  2010年7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對俄武裝力量進行大規模建制改革,俄羅斯將成立4大軍區,並與此相適應地設立4大聯合戰略司令部。四大聯合戰略司令部:西部軍區(莫斯科與列寧格勒軍區合併而成、下轄北方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南方軍區(北高加索軍區、黑海艦隊合併而成)、中央軍區(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軍區與西伯利亞軍區部分部隊合併而成)、東方軍區(由遠東軍區、西伯利亞軍區部分部隊以及太平洋艦隊組成)。新成立的聯合戰略司令部的總部將分別設在聖彼得堡、頓河畔羅斯托夫、葉卡捷琳堡和哈巴羅夫斯克。此前,俄羅斯武裝力量分為莫斯科、列寧格勒、北高加索、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六大軍區。

  10月31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接受俄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説,俄羅斯軍事改革將於2020年完成。根據俄軍事改革計劃,俄武裝力量到2020年前將全部轉變為常規戰備部隊。武裝力量將配備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包括高技術裝備,並有保障地解決核遏制問題。

  【兵役制度】

  1993年2月11日,俄羅斯頒布《兵役義務與服役法》,規定義務兵的服役期限由蘇聯時期的24個月減為18個月;艦艇和海岸戰鬥保障部隊義務兵服役由36個月減為24個月;高等學歷義務兵服役期為12個月。目前,俄羅斯軍隊正在向合同兵役制過渡。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俄羅斯軍隊兵員補充將實行雙軌制,即義務兵役制與合同兵役制相結合。從2008年1月1日起,應徵入伍的義務兵服役期將從目前的2年縮短為1年。

  【兵力及軍費開支】

  軍隊人數不得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1%。2009年12月,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扎瓦爾津在會見各國駐俄武官時説,從2009年12月1日起,俄羅斯軍隊人數已經不超過100萬人。

  歷年軍費開支為: 2000年(63億美元)、2001年(78.5億美元)、2002年(約91美元)、2003年(110億美元)、2004年(137.16億美元)。2005年國防預算為189.7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29%,是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2006年國防預算約為23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2%。2007年國防預算327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7%。2008年383.84億美元。俄羅斯2009年國防開支將比2008年增加27%,達到2.4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25盧布)。

  【對外】

  目前,俄境外駐軍總數近5萬人。駐摩爾多瓦共和國德涅斯特河沿岸俄軍戰役集團軍1000人;駐南高加索俄軍集群5000人,下轄第102軍事基地(駐亞美尼亞久姆利);駐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第201軍事基地7000人;駐烏克蘭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1.3萬軍人和1.6萬文職人員;駐吉爾吉斯斯坦坎特空軍基地140人;駐敘利亞塔爾圖斯海軍物資技術保障站150人;駐非洲國家100人。俄航天兵在哈薩克斯坦雷沙幹、塔吉克斯坦努列克、阿塞拜疆加巴拉、白俄羅斯甘採維奇駐有4個雷達站,在白俄羅斯維列伊卡駐有第43通訊站;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駐有第5航天發射場,兵力約3000人。

  外 交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總體目標是為國內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具體包括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促進建立公平、民主的世界秩序,在互惠基礎上同各國及國際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全面保護俄公民和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推廣俄羅斯語言和文化等。

  【俄美關係】

  2008年5月,俄美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確定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準則,同意深化商務貿易、技術轉讓、研發等領域合作。協議允許俄羅斯進口和加工産自美國的核材料。2011年1月正式生效。2009年7月,俄美決定建立由兩國總統親自領導的雙邊合作發展委員會,負責指導和協調兩國各領域合作。

  【俄歐關係】

  1997年簽署的指導歐俄關係發展的文件《夥伴關係與合作協議》已于2007年年底到期。雙方代表已就簽署新協議進行了六輪談判。

  2003年5月,俄歐雙方就同意舉行談判建立四個“共同空間”:環境和能源合作的經濟空間;自由、安全和司法合作空間;外部安全合作空間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空間。這四個“共同空間”是通向歐俄戰略夥伴關係“路線圖”的主要內容,但雙方進行了多年談判未見成果。

  在影響歐俄關係發展的諸多障礙中,天然氣合作問題最為突出。歐盟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其中80%經由烏克蘭輸送。俄羅斯和烏克蘭近年來多次因天然氣費用問題發生爭執,致使歐洲其他國家的俄羅斯天然氣用戶受到影響。近來,烏克蘭又面臨拖欠俄羅斯天然氣費用問題。

  2008年,歐俄雙邊貿易額達到2800億歐元。

  2009年6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提議組織召開全歐峰會,制定新的歐洲安全條約,作為保障未來歐洲安全的法律基石。之後,梅德韋傑夫還在多個場合呼籲啟動制定新歐洲安全條約的進程。11月29日,俄公佈新的歐洲安全條約草案。據報道,草案實質是在歐洲大西洋地區的政治軍事安全領域建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空間,以便擺脫“冷戰”遺産。

  2010年6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德國北部小鎮梅澤貝格舉行了工作會談。雙方同意提升歐盟與俄羅斯安全合作的層次。

  2010年9月,俄羅斯和歐盟將建立國防和安全領域協調行動工作組。

  俄挪關係

  2010年9月,俄羅斯與挪威就兩國在巴倫支海與北冰洋水域爭議區域劃界簽署條約,雙方長達40年的有關談判就此結束。巴倫支海靠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總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里。俄挪爭議水域面積為17.5萬平方公里,魚類資源與油氣資源豐富。2011年3月25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批准俄羅斯與挪威達成的巴倫支海劃界協議,

  俄丹關係

  2010年4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進行會談,會後雙方發表了關於兩國建立“現代化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俄印關係】

  200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與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兩國聯合聲明,表達對全球反恐、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共同立場。兩國還就加強軍事和民用核能等領域合作簽署了協議。

  近年來,俄印領導人交往頻繁。梅德韋傑夫2008年12月訪問了印度,印度總統帕蒂爾則于2009年9月對俄羅斯進行了訪問。梅德韋傑夫和辛格共同出席了2009年6月在葉卡捷琳堡舉行的“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兩人還在匹茲堡金融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

  【俄日關係】 俄日“北方四島”領土爭端

  2009年5月12日,俄日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由俄羅斯總理普京和時任日本首相的麻生太郎在東京簽署。該協議為框架性合作協議,確立了雙方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進行互助的主要原則。協議規定,俄日將在鈾礦探測和開發、輕水反應堆設計、建設和運營、核安全以及核材料供應等領域進行合作。2011年1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批准俄日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

  【俄白關係】1999年底,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兩國簽署了建立聯盟國家條約,條約于2000年生效。根據條約,俄白兩國各自仍為主權國家,保持各自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在此基礎上雙方聯合設立了具有超國家機構性質的最高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和聯盟議會組織,負責處理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和科學文化等領域裏進一步合作的所有相關問題。

  2009年12月1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共同簽署了建立聯盟國家條約簽訂10週年聲明,強調聯盟國家建設的優先方向是鞏固經濟基礎,在此基礎上完善政治體制建設。

  【俄白哈三國關係】

  俄、白、哈三國2007年10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宣佈在歐亞經濟共同體框架內建立關稅同盟。三國在2009年6月就建立關稅同盟的所有細節問題達成一致。從2010年1月1日起,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正式啟動三國關稅同盟運作機制,並於7月1日開始運行。

  【俄烏關係】

  2010年4月2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烏東部城市哈爾科夫簽署協議,俄羅斯同意在原合同價格基礎上優惠約30%向烏克蘭出售天然氣。作為交換,烏克蘭同意把俄黑海艦隊在烏南部克裏米亞半島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的駐紮期限在2017年到期後再延長25年。同年4月28日,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批准了俄烏關於延長俄黑海艦隊駐烏期限的協議。5月17日,烏俄簽署系列重要合作文件,這些文件包括烏俄國境劃界協定、烏俄關於使用和發展“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政府間合作協議以及兩國在銀行、科學教育和文化等領域加強合作的協議。

  【俄蒙關係】

  蒙俄兩國簽署《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宣言》

  【中俄關係】  中俄友好城市

  中俄兩國擁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立外交關係。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中國外交部與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確認俄繼承前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係。

  從1992年兩國“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1994年宣佈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再到1996年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直至2001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俄關係連上四個臺階。

  2008年,中俄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建立在睦鄰友好、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基礎上的新型國家關係。雙方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為指針,大力加強在政治、經濟、人文、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合作。

  ◆ 兩國元首互訪: 中俄高層互訪與首腦會晤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

  近年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全面深入發展。兩國高層交往密切,相互信任加深,各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2000年7月,俄總統普京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2年12月,普京總統來華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聯合聲明。2004年9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2004年10月,普京以總統身份再次訪華,中俄兩國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胡錦濤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表示,這一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2005年5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赴俄羅斯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慶典。6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和《中俄聯合公報》。2005年9月,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首腦會議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雙方就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同年9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米羅諾夫訪華,與吳邦國委員長舉行會談,標誌著中國全國人大與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定期交流機制全面啟動。10月,溫家寶總理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四次會議。2005年11月,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同溫家寶總理舉行中俄總理第十次定期會晤。  專家談《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2006年3月,總統普京再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俄羅斯年”開幕式和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兩國並簽署了聯合聲明,並簽署了22個合作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投資、金融、交通等領域。2006年5月,吳邦國委員長訪問俄羅斯。

  2007年3月,胡錦濤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年”開幕式。兩國簽署了聯合聲明。2007年11月,溫家寶總理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出席“中國年”閉幕式。

  2008年5月23日至24日,梅德韋傑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併發表《中俄元首北京會晤聯合公報》。7月21日,中俄外長共同簽署兩國政府關於中俄國界線東段的補充敘述議定書及其附圖,這標誌著中俄4300公里的邊界全線勘定。同年10月,溫家寶總理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三次定期會晤。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相互致電宣佈啟動中俄“語言年”。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2009年在中國舉辦“俄語年”,2010年將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活動。”

  2009年5月,吳邦國委員長對俄羅斯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中俄議會合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同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併發表聯合聲明。10月12日至14日,普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出席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八次會議,並共同出席中俄建交60週年慶祝大會暨中國“俄語年”閉幕式。兩國發表聯合公報,見證了12項雙邊合作文件簽字儀式。

  2009年9月23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紐約會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中俄雙方正式批准《中國東北地區同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2010年9月,梅德韋傑夫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2009年10月27日,中、俄、印三國外交部長在印度班加羅爾舉行第九次會晤。並簽署聯合公報。

  2010年11月15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專欄)與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印度外長克裏希納三國外長在中國武漢舉行第十次中俄印外長會晤,併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印度共和國外交部長第十次會晤聯合公報》。

  2010年11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溫家寶出席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中俄經貿關係: 中俄經貿關係

  中俄兩國互為最大的鄰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穩步推進以及兩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雙邊經貿合作快速穩定發展,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能源、科技、通信、金融、交通等各領域合作全面、深入開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568.3億美元。2010年1至10月,雙邊貿易額達451億美元,同比增長43.4%。

  ◆ 中俄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2008年建立中俄能源對話機制。

  2009年5月18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專欄)在被譽為“中國鳳冠最高點”的漠河宣佈中俄原油管道中國段正式開工建設。7月3日,俄羅斯議會下院批准了4月份由俄羅斯和中國雙方共同簽署的《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

  中俄石油管道北起俄羅斯的斯克沃羅季諾市,南至大慶,全長1030多公里,分為斯科沃羅季諾至漠河的俄羅斯段和漠河至大慶的中國段。其中約63公里的俄羅斯段已于2009年4月27日開工建設。

  ◆中俄文化交往:

  在兩國領導人的提議下,兩國于2006年在中國舉辦了“俄羅斯年”,2007年在俄羅斯舉辦了“中國年”。為鞏固“國家年”取得的成果,兩國決定2009年在中國舉辦“俄語年”,2010年在俄羅斯舉辦“漢語年”活動。

  經 濟

  近年來俄GDP增長情況如下:

  2009年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為390161億盧布(1美元約合30.4盧布),比2008年下降7.9%。

  俄羅斯國際儲備主要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2008年8月8日,俄國際儲備達到峰值5981億美元。截至2011年3月18日,俄羅斯國際儲備總額為5000億美元。

  ● 貨幣: 盧布>> 俄白計劃實行統一貨幣

  【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森林覆蓋面積為8.67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1%,居世界第一位。已探明天然氣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為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煤蘊藏量為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約佔30%;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鈾蘊藏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4%;磷灰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65%;鎳、錫佔世界探明儲量的30%。

  【工業】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俄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

  俄羅斯信息技術産業飛速發展 俄羅斯開通國家統一服務網

  【農牧業】俄農業生産主體主要由農業企業、個體農民和普通居民三部分構成,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由農業企業生産,而馬鈴薯和蔬菜主要由普通居民生産。農業人口675.6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的10%。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13%。俄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旅遊業】為新興經濟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但在國民經濟中尚不佔重要地位。俄旅遊業僅佔國民生産總值3%。目前,俄已通過《俄羅斯至2015年旅遊法發展戰略》,根據該發展戰略,2015年前俄將投資3萬億盧布發展旅遊,每年到俄羅斯旅遊的外國遊客將達到3200萬人。國內主要旅遊點是莫斯科、聖彼得堡、黑海療養地、伏爾加河沿岸城市和濱海邊疆區。

  【交通運輸】各類運輸方式俱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都起著重要作用。水運方面,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空運方面,至2005年底,俄運行機場總數393個,其中國際機場70個,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下諾夫哥羅德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財政金融】主要銀行:

  1、俄羅斯儲蓄銀行:1991年成立,註冊資本241億盧布。

  2、俄羅斯外貿銀行:1990年成立,註冊資本65.5億盧布。

  3、天然氣工業銀行:1990年成立,註冊資本18.5億盧布。

  俄總理批准改善金融和經濟形勢行動計劃 梅德韋傑夫説俄優先方向為恢復經濟增長

  【對外貿易】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産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産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産品、化工産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俄白哈3國將作為統一關稅同盟開展入世談判 俄政府批准俄白哈關稅同盟海關法 俄、白、哈明年正式建立關稅同盟

  【能源合作】

  2009年8月6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與到訪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安卡拉簽署了天然氣和石油合作協議,允許俄“南溪”天然氣管道通過土耳其領海。8月27日,俄羅斯政府通過了2030年前能源戰略草案。該文件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鞏固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草案將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分為三個階段落實。

  文 化

  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俄羅斯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裏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裏、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裏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宮廷裏,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繡、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盤等木製品。

  【風俗】 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1、對16歲以下的兒童;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始於1959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是蘇聯和俄羅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1972年定級為世界A類電影節,是全球12個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2000年起從每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其悠久歷史僅次於威尼斯電影節。

  教 育

  俄羅斯教育分為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層次。近年,由於俄羅斯學齡兒童數量呈下降趨勢,俄羅斯普通教育機構也相應有一定的減少。2010年,俄羅斯將啟動“我們的新學校”國家教育重點工程。

  俄羅斯是教育大國,在自然科學和基礎研究方面,高等教育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等工程技術領域亦屬世界一流。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擁有優秀傳統和鮮明風格。

  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建於1755年。莫斯科大學目前開設27個方向57個專業,研究生培養專業達168個。本部現有29個係,15個科研所,4座博物館、350多個教研室,1個科技園、1所植物園,圖書館藏書達900余萬冊。還有4所分校。本部在校生36082名學生。莫斯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及科研人員共計9108人,其中2065人獲得博士學位,5228人獲得副博士學位,教授約1000名,副教授和講師約2000名,約300名俄羅斯科學院及分類科學院院士和通訊院士。俄羅斯的18位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中,有11人在莫斯科大學工作和學習過。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建於1724年,是一所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有19個係,在校生近2萬人,教師2000多人,其中科學院院士和通訊院士23人,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工作過。

  俄羅斯的著名高校還有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莫斯科動力學院、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大學、莫斯科石油天然氣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莫斯科礦業大學、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莫斯科普希金語言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蘇裏科夫美術學院、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海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精密技術信息大學、聖彼得堡礦業大學、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喀山大學、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等。

  2008年,俄羅斯實施的國家教育優先發展工程第一階段宣告結束。2008年5月,俄總統梅德維傑夫簽署了“組建聯邦大學”的命令。通過地方院係合併,新組建西伯利亞聯邦大學和南聯邦大學。11月,俄羅斯再次提出組建國家級研究型大學的計劃。

  【新西伯利亞大學】1958年1月,前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了組建國立新西伯利亞大學(以下簡稱新大)的決議。新大作為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總分院(以下簡稱總分院)的組成部分,擬建造1,200人住的學生宿舍和96套教師住房。1959年5月前蘇聯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部頒布了該年9月1日新大開學的命令,韋誇就任校長。

  新大的辦學宗旨很明確,就是培養數學、信息學和計算機技術、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經濟控制論、歷史、哲學、社會學領域的專門研究人員。畢業生面向科學院各研究所、計算機中心、國民經濟各研究部門的研究室以及高等院校。

  【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9月,項目耗資約5億美元,由十多家俄羅斯以及國際公司合資建立,為俄羅斯培育富有創業精神的新一代商界管理人才。目前,已經有俄羅斯等國家的2000多名商界人士參加過其EMBA和高管培訓計劃。與其他商學院不同的是,該學校側重於研究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型經濟體,探討它們在幫助全球經濟擺脫蕭條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