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1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全球財經論壇:尋找全球變革中的可持續動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9日 16: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C9E4E13517F4cdcB86DA31F61C8EF2D

  柳傳志:前面厲老師跟劉明康老師發言是論點,其實我的講話就是論據了。我的論點就是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的追求是變革的可持續的最重要的動力。剛才厲老師講到中國不斷在轉型,不斷在變化,這些轉型和變化其實要落實是要靠企業家的精神,靠企業家來落實的。我因為是做具體工作的人吧,所以講的事只能是舉具體的例子,不能像他們講得這麼全面。我還是來講具體的故事。
  就是在90年代以前,中國的IT行業本身,實際國家是為了保護它,為了保護我們的PC工業,所以用高關稅,用批文的方式不讓外國的機器進口,保護的結果是什麼呢?這個結果就是中國的産品或者我們整個電腦市場的産品質量次、價格高,政府發現這個情況以後,立刻採取了這個行動,於是從90年以後就開始降低了關稅,取消了批文,這一下外國電腦大量涌進了中國,這是好事,但是對我們這些行業、對我們這些企業本身那就是巨大的衝擊,巨大的變革。在這種情況下,當時中國企業有兩種,一種就是計劃體制內的企業,就是政府投錢辦的企業,像我們老大哥長城,那是最典型的,他們有比較有優勢、有資金、有批文、有外匯指標,但是就像剛才厲老師講得一樣,他們是洪教頭,他是林沖,身上被枷鎖給捆著呢,所以他們真的是一籌莫展,所以長城這麼大的一個牌子在1993年一年哄然倒塌,當時北大、方正等等都是小得不可再小的公司,跟國外資行企業比無論資金、企業、人才都是大軍艦對小舢板無法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放馬一搏,1994年我帶著公司全體管理層要求面見信息産業部的部長,表達我們要高舉民族工業大旗的決心,當時部長是胡啟立,胡部長非常耐心地接待了我們,帶著全體部長和重要的司局長好幾十個人接受了我們的,相當於決心書和宣言,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從此以後奇跡真的出現了。
  1994年的時候我們大概佔中國市場的份額大概也就是2%左右,然後就一路趕超,到了2000年的時候我們已經佔了中國市場的27%,變成了絕對的第一位,遠遠壓過了國際競爭對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我們認真研究、分析的這一方面。更重要的我覺得當時是個精神、是骨氣,反正我們當時也研究透了,企業就這麼大,反正光腳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再退回去,但是好不容易打出了聯想的品牌,真的要是我們也完全退回去做代理的話,中國整個就沒有自己的品牌了,那將是結果,那確實也是很可悲的。我當時是從科學院創業的,1984年,當時的追求無非就是改善生活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隨著企業做大了,總是有為民族要做點事情的想法,我覺得這個精神,這個追求本身我覺得是,還是,現在想起來也是覺得很可貴的。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毛澤東有一句著名的話,叫"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句話我們學得很透徹,所以在真的具體在分析和研究怎麼做的時候,還研究得非常之透徹,我們到底有什麼毛病,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就把我們整個企業做了徹底的改組,業務模式做了徹底的改組,選了當時29歲的楊元慶來當事業部的總經理,等等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戴爾,那是從大概2000年前後開始注意中國市場了,他們橫掃歐洲,打敗天下無敵手,當時我們行業內的媒體輿論都認為聯想沒法跟戴爾競爭,戴爾創新的模式就是績效的這種模式會把我們打的無還手之力,我們跟對手苦鬥三年,我們有了優勢,我們選了更大膽的業務模式,時間關係不介紹了。自打那三年以後,戴爾在市場上沒有一年市場份額超過聯想,這也是我們用創新的方式取得了勝利。借這個余威在2004年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並購IBM PC,這件事情宣佈以後也是輿論譁然,認識我的朋友都説做得好,其實鼓勵的都是勇氣,但沒有人相信能真正做到,因為這是典型的蛇吞象的案例。但是事實結果,時間做了證明,現在並購了大概有六七年了,我們並購前的營業額是29億美元,並購後去年我們營業額是216億美元。並購前,我們佔世界市場的份額是2.4%,現在是13.7%。並購前我們排名在世界是十名開外,現在是在世界的第二位。無非也就是要敢於創新,敢於突破,這裡邊最大的一個困難,實際上還是文化的磨合,就是到底人和人,不同背景的人,不同企業的人來自於美國的,來自於中國的,來自於歐洲的,來自於不同企業的人怎麼能夠在一起好好的合作,這就是文化磨合的真諦。
  我們把這個事研究透了,就是能合作好了,所以在今年年初,我們又並購了日本的NEC的PC部分,又合作的非常成功,當年就有利潤。後來我們又並購了一家德國公司,也是配合很好,所以在很多看起來很難的問題,但是研究透了規律其實就能突破、就能創新,我想這個絕對不僅僅是對聯想,不僅是電腦行業,當然像在家電行業,在電信行業,還有像消費類、像汽車類,像李書福這樣的,這種看起來原來是白手起家的,就能把企業做大,做大到能夠參與國際競爭,我覺得只要是給我們機會,給我們條件,天上有片雲彩我們就能下雨。
  話説到這兒,確實也得講一講,就是國家是不是能盛産企業家,能不能弘揚發揚企業家精神,是跟這個國家的體制機制,跟民族的特性、特點,和它的文化積澱實際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的。我不是學者,沒有細研究過,但是我自己會有這個體會。我的體會是覺得,在發達國家之中,相比之下,美國確實是一個出産企業家的國家,這個具體例子很多,我想我不用多説了。
  我覺得中國改革開放二三十年,出了這麼多的企業,這麼多的企業家,在很艱難的情況下能冒出來,説明中國人勤勞勇敢、中國人聰明,也是出企業家的國度。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企業家呢?為什麼就沒有企業家的生長出來呢?我想打一個比方,拿雞蛋孵小雞的結果來看,我了解最合適的溫度是37度。在那個年代,1966年-1976年那就是100度,什麼樣的再有能力的企業也冒不出頭來,到了改革開放,七八年,1978年、1979年的時候,我想溫度大概就是40度,特別活躍的,生命力特別旺盛的企業家就能冒出頭來,到了今天35度、38度,也不是最合適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下有大片的企業家出現,如果溫度再合適就會有更合適的企業家出來。我覺得中國不僅需要經濟需要改革,政治、社會、文化都需要改革、改良、改進,不然的話經濟的改革也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剛才厲老師講到,像中國要轉型,要以消費合內需為拉動,我覺得是特別重要的。但是消費,老百姓得有錢,錢從哪兒來?政府應該讓利,政府應該比如説把某些稅收,你覺得企業、企業家掙得更多的錢會兩極分化,可以點名説我們把這塊稅收讓出來,一定要作為低收入員工的激勵或者他們的福利也可以。另外還有一個,怎麼能讓民營企業和國營壟斷型企業在可開放性的領域內進行平等競爭等等,如果把這些放開的話,中國企業會做得更好、更出色,只要給中國的民營企業、企業家,給中國企業工作者更濕潤的空間、更肥沃的土壤,我想優良的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定能成為變革可持續的動力,完了,謝謝大家。

  陳偉鴻:謝謝柳傳志先生,在中國的企業家陣營當中我想柳傳志先生是一面旗幟,很多人看到了他今天提及的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的追求,這的確是可以讓我們在變革當中持續前行重要的動力。大家也看到了柳傳志先生率領著聯想在國際化征程中披荊斬棘,所以他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分享,再次謝謝他。接下來我們請出下一位演講嘉賓,讓我們掌聲歡迎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樊綱先生,掌聲有請。

熱詞:

  • 全球財經論壇
  • 尋找
  • 全球變革
  • 可持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