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東盟第一現場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東盟博覽會官方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一、東盟概況

  1、東盟的由來

  “東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英文名稱為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ASEAN。1967年8月7日~8日,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2、東盟的宗旨

  1967年8月8日發表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確定的宗旨和目標是:以平等與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遵循正義、國家關係準則和《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及行政訓練和研究設施方面互相支援;在充分利用農業和工業、擴大貿易、改善交通運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進行更有效的合作;促進對東南亞問題的研究;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標的國際和地區組織保持緊密和互利的合作,探詢更緊密的合作途徑。

  3、東盟成員國

  到2002年止,東盟共有十個成員國: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觀察員國:巴布亞新幾內亞。

  4、組織機構及其運轉

  東盟主要組織機構:最高決策機構為東盟首腦會議,其他機構包括外長會議、東盟與對話國外長會議、東盟常務委員會、東盟經濟等部門的部長級會議、東盟秘書處、東盟各專門委員會、其他官方與民間機構。

  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指在中國與東盟10國之間構建的自由貿易區,即“10+1”。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提出

  2000年9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得到東盟有關國家的贊同。2001年11月,在文萊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期間,中國和10個東盟成員國宣佈了將在未來十年內建成自由貿易區的目標。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佈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從而啟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

  一是用十年的時間完成所有關稅和非關稅的削減,消除雙方之間存在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二是建立一個綜合框架,包含市場一體化的一系列措施,如投資促進、貿易便利化以及和諧的貿易及投資規則與標準。

  4、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性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盟合作歷程中歷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關係的良好願望,也體現了中國和東盟之間不斷加強的經濟聯絡,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中新的里程碑。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GDP、4.5萬億美元貿易總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進程

  1995年~2002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15%。

  2003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性的78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42.9%。

  2004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穫計劃實施,下調農産品的關稅,到2006年,約600項農産品的關稅降為零。

  2004年底,雙邊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標誌著自由貿易區建設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

  2005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文萊、印尼和菲律賓時提出,到2010年,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

  2005年7月20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協議》降稅計劃開始實施,中國和東盟的7000種産品在大幅降低關稅、免配額以及其他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改善的情況下,更加順暢地進入對方市場,這有利於東盟國家的産品擴大對中國市場出口,也有助於中國企業以更低成本從東盟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和設備。

  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東盟對中國的出口增長48%,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長55%,對東盟和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貢獻分別達到0.9%(約合54億美元)和0.3%(約合22億美元),將為中國和東盟商界創造無窮商機和廣闊前景。(羅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