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東盟第一現場 >

國際金融危機對東盟經濟的影響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6日 1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王 勤(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近期,席捲全球的美國金融危機對東盟國家經濟的影響開始顯現,各國政府也相繼推出一系列應對經濟衰退的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2008年第四季度,東盟主要國家經濟出現負增長,全年經濟增長率普遍下滑。據統計,2008年印尼的經濟增長率為5.2%,馬來西亞為5.5%,菲律賓為4.6%,新加坡為1.1%,泰國為2.6%,越南為6.5%。

  2008年上半年,由於食品、燃油價格的上漲,政府調整價格和取消補貼,各國的物價普遍上漲,有的國家月度通貨膨脹創下近10年的新高。同時,美元匯率的大幅下挫,一些東盟國家的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走強,外國資本加速流入。下半年,隨著美國金融危機不斷擴大和深化,全球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東盟各國的匯市和股市急劇下挫,外國資本大量撤離,印尼盾與美元的比值跌至三年來的新低,菲律賓比索匯率創下一年半來的新低,新元匯率也降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點;當年越南股市的跌幅高達58%,新加坡股市已下跌47.5%,馬來西亞股市也跌去約40%。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衝擊的擴展,對於高度外向型的東盟經濟的影響逐漸顯現。各國出口貿易急劇下降,企業生産訂單減少,銀行信貸大幅緊縮,房地産市場陷入低迷,失業人數開始增加。2009年,東盟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據各國官方預計,2009年印尼經濟增長率為4.5%,馬來西亞為-0.7%,菲律賓為3.7-4.4%,新加坡為-6%--9%,泰國為-1%,越南為5.5%。

  從2007年起,東盟主要國家逐步從實施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金融政策,尤其是有些國家開始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2008年上半年,一些國家壓縮政府支出,擴大財政收入,減少政府債務。為應對流動性過剩,有的國家採取適度的貨幣緊縮政策,提高利率,發行政府債券;有的國家開始調整匯率政策,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管,實施股票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的降溫措施。到下半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東盟各國實施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和擴大內需政策,以穩定國內經濟。印尼在2008年10月政府頒布十項措施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印尼經濟的負面影響,自去年底以來中央銀行多次調降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已累計降息125個基點。今年初,印尼政府推出總值73.3萬億印尼盾的刺激經濟配套措施,以穩定國內經濟。馬來西亞在去年底提出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注重擴大內需和私人投資,並相繼宣佈多項穩定經濟的措施,包括回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開放服務業、以及檢討外資委員會條例。政府宣佈了70億林吉特的振興經濟配套計劃以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同時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自去年11月以來已連續3次降息。新加坡政府去年底推出總值29億新元的助企業、保工作扶助配套,今年1月政府提出205億新元的振興配套措施,政府首次動用儲備金,財政赤字創下歷史新高。泰國去年底先後出臺了總值超過200億泰銖的扶持鄉村企業計劃,460億銖的經濟振興配套計劃,今年2月又提出1.9萬億泰銖的振興經濟方案,4月再次調低利率,這也是至去年底以來的第四次降息,其利率已降至六年來的新低。越南在去年底宣佈了一項總值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為公共工程提供資金支持,並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生産、投資和消費的措施。同時,政府還多次下調基準利率和準備金率。

  對於今年東盟國家經濟增長,東盟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一般持相對悲觀的態度。由於美國金融危機向發達國家、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擴散,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急速減緩,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增長率下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將有所放緩。在外部需求急劇萎縮的條件下,2009年東盟國家經濟增長將明顯放緩,有的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雖然各國通貨膨脹和貨幣升值的壓力有所減輕,但主要國家的出口貿易和外資流入減緩,私人消費下降,就業壓力增大,産業升級依然乏力,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金融體系仍比較脆弱。因此,今年東盟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不容樂觀,這也將考驗各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