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信聯通遭反壟斷調查 >

微軟遭遇反壟斷敗訴前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4日 1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律教育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裁定,維持歐盟委員會2004年對美國微軟公司做出的反壟斷處罰決定,包括向這家世界上最大的軟體製造商開出的4.97億歐元的鉅額罰單。歐盟的這個處罰決定,是近年來微軟第一次在壟斷問題上的敗訴,也是第一次肯定了微軟的壟斷行為。

  歐盟與微軟近十年的反壟斷較量

  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財政年裏,微軟公司在歐盟國家實現利潤100余億歐元。換言之,這筆罰單只相當於微軟兩周內在歐盟國家所賺取的利潤。儘管罰款遠不及微軟的捆綁銷售利潤,對財大氣粗的微軟也不過是“牛身失毛”,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至少在法律上證明了微軟利用其強大的優勢,壟斷了歐盟市場,做了大量不公平的競爭行為。

  有關微軟壟斷軟體市場的爭端由來已久。微軟曾因在國內同樣問題上,不斷擊敗對手並與法庭和解,已獲得絕對的市場優勢。1990年6月,美聯邦貿易委員會就微軟與IBM在PC軟體市場可能産生的衝突,進行了調查。1993年,美國司法部接到其他軟體商的投訴,開始對微軟的市場壟斷問題進行調查,集中調查微軟DOS的市場策略。1994年,微軟同意修改與個人電腦生産商的軟體使用合約,允許其他軟體生産商與其進行正當競爭,從而結束了長達一年的調查。1997年,美司法部再次起訴微軟,稱其違反1994年簽署的協議,採用非正當競爭手段,迫使計算機生産商銷售其瀏覽器軟體。當時,微軟將瀏覽器軟體與其主導市場的視窗操作系統軟體捆綁銷售。1997年,美國地區法官托馬斯。傑克遜簽發禁止令,要求微軟在安裝視窗95操作系統時,安裝其他軟體商生産的InternetExplorer4.0瀏覽器軟體,迫使微軟暫時停止捆綁銷售。1998年,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的總檢察官集體起訴微軟,聲稱微軟非法阻止其他軟體廠商與其進行正當競爭,以保持其軟體的壟斷地位。1999年,微軟髮布改進版視窗軟體,其視窗媒體播放器的市場份額大幅增加,微軟的捆綁銷售方式使其媒體播放器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競爭對手諸如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Player.2000年,傑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微軟隨後提出上訴。2001年,微軟被控違反反壟斷法一案,進入上訴程序的法庭辯論階段。

  微軟在國內大打壟斷之仗時,也與歐盟反壟斷機構發生了爭執。歐盟法院原以為説服微軟很容易,但歐盟法院沒有意識到,微軟利用在國內戰勝眾多對手之際,繼續利用原在美國的戰略,在歐洲市場上大施淫威,致使歐盟範圍內的軟體製造商的銷售遭遇下滑。歐盟發現了微軟的市場行為,不符合歐盟的市場行為準則之後,對其發出了警告,並稱將對該公司處以鉅額罰款,除非微軟採取措施,使歐盟不再憂慮市場競爭的問題。但此舉沒有奏效。

  歐盟起訴微軟公司起始於1998年。當時,位於布魯塞爾的反壟斷機構,應太陽系統公司的訴求,開始調查微軟在歐洲的所作所為。隨之,他們發現微軟利用桌面終端的市場統治地位,壟斷了整個歐洲服務器市場。歐盟再次向微軟髮出警告,微軟仍然置若罔聞,繼續在歐洲銷售捆綁媒體播放器軟體的視窗版本。

  2003年,微軟竟獲得美國政府默許,與國內18個州達成和解協議,微軟進而敦促法院,不再考慮制裁微軟的提議。美國法院的默許,助長了微軟的氣勢。實際上這意味著,加強了微軟在國內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也自然為它進軍歐洲服務器市場大開了方便之門。

  歐盟反壟斷的態度要比美國堅決

  然而正在此時,微軟與歐盟的反壟斷爭端開始激化。導致矛盾激化的原因還在於,微軟在市場上濫用其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的同時,其態度自始至終都十分強硬。早在2003年1月,歐盟市場競爭委員會委員馬裏奧。蒙蒂擬舉行聽證會,就一個決議草案進行討論,準備對微軟採取強硬措施。

  持續不斷的調查,發現了微軟更多操縱市場的行為,如微軟的Net Passport涉嫌違反歐盟有關個人隱私的法規,歐盟立即要求微軟對其修改。可是在一次聽證會上,歐盟初審法院與微軟髮生了激烈的辯論,雙方激烈對峙,互不相讓。曾經代表集體訴訟原告指控過微軟的律師邁克爾。豪斯菲爾德,一開場就指責微軟對面臨的壟斷指控不以為然。豪斯菲爾德打開一盤錄像帶,錄像帶中微軟首席執行官斯蒂夫。巴爾默被問及是否完全理解“壟斷”一詞時,這位律師説:“巴爾默當時大笑著説,‘我當然知道什麼叫壟斷,我經常與我的孩子一起玩這種遊戲。’從這句話可看出,儘管此前關於微軟的反壟斷訴訟,歐盟提起過多次,卻都沒有實質性結果,其原因就在於,微軟的管理高層完全沒把歐盟的壟斷指控當一回事。”

  從2004年初,歐盟與微軟就反壟斷案的爭端逐漸升溫,歐盟向微軟處以鉅額罰款。同年6月,微軟向歐盟初審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推翻處罰決定。微軟還請求該法院下令,在法院判決作出之前,暫緩執行歐盟的決定。12月,初審法院駁回了微軟公司要求推翻歐盟決定的請求。

  歐洲大多數輿論都認為,微軟在歐洲面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2006年2月,歐盟就微軟系統的兼容性展開了調查。結果發現,包括IBM和甲骨文公司在內的眾多美國公司,都曾公開數據,但微軟卻利用其系統優勢強壓歐洲對手。並且,歐盟的競爭對手繼續對微軟抱怨稱,它並未因歐盟的制裁而改變原有的戰略決策,繼續拒不提供格式化信息,這導致其本土産品仍然無法與微軟視窗版本兼容,這幾乎成為微軟對付歐盟市場競爭對手的一貫做法。歐盟委員會怎能視而不見?同年7月,歐盟決定對微軟再次處以總額2.8億歐元的罰款;同年10月,微軟就歐盟新的處罰決定提出上訴。2007年3月,歐盟威脅要對微軟再次處以每天300萬歐元的罰款,並要求微軟做出答覆。直到9月17日,初審法院對微軟要求推翻歐盟反壟斷處罰決定的上訴,作出了初審判決。

  這個處罰決定勢在必然。但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表明,微軟之所以不聽從歐盟,是因為它有著強大的美國政府作後盾。歐盟對微軟等美國企業展開的反壟斷調查,甚至引起美國政府的不悅。包括美國英特爾和蘋果公司在內的信息技術巨頭們,都對歐盟的調查提心吊膽,它們也都面臨著歐盟的反壟斷調查。今年初,歐盟委員會曾兩次將一份問卷調查,發往歐盟的微軟競爭對手,蒐集是否需要進一步探究外來軟體的兼容問題。歐盟沒有繼續深入調查英特爾的原因是,與微軟的反壟斷案遲遲沒有了結。

  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安裝哪種軟體是費神的事,但對多媒體播放器市場來説,這場官司意義重大。歐盟的裁決生效後,將對微軟産品在歐洲市場的銷售産生深刻的影響。數據表明,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2002年在西歐的銷售額為34億美元,佔該公司全球銷售額的30%.隨後其銷售額逐年上升,這是因為近年來由於視窗能鑲嵌其他操作系統,又使其市場呈現無限擴大的趨勢。根據另一項調查顯示,在長達近十年期間內,歐盟的軟體公司産品的市場都十分疲弱,價格不斷下滑,微軟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價格卻反而呈上升趨勢。

  此後,歐盟法院與微軟的口水戰愈打愈烈,歐盟的態度也日趨強硬,初審法院向最高法庭遞交了上訴請求。從以往的訴訟來看,類似這種複雜的訴訟往往長達一年或更久。即便歐盟已判定微軟壟斷行為成立,微軟也仍然不服,此後歐盟初審法院繼續開展調查。

  該法院追溯了調查微軟違反反壟斷法的決定,曾要求微軟披露所有源代碼,包括視窗版本的所有音樂和視頻軟體源代碼。但出人預料的是,微軟與美國最高法院已達成和解之後,微軟反而稱歐盟在追蹤微軟的過程中,致使全世界95%的個人計算機的微軟技術機密暴露無遺,這將危及微軟的全球市場地位,也屬於違法行為。對此,該法院立即進行了反駁,稱微軟已擁有近3000億美元的市值,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企業,加上市場的壟斷地位,不要説一般的客戶和企業,就是一些小國家也沒有能力與微軟抗衡,其市值甚至已經相當於很多發展中國家GDP總和。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任何企圖僅靠市場手段就想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若沒有維護歐盟市場秩序的決心,那麼最終會傷及眾多的歐盟本土企業;若繼續容忍這種壟斷行為,歐盟的經濟將因此雪上加霜。

  制裁壟斷,嚴明市場法紀是根本

  歐盟法院意識到,若繼續容忍微軟這樣下去,那麼歐洲大多數軟體製造商的生存空間都將被封殺,歐盟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將被破壞,消費者被剝奪了選擇權。歐盟怎能眼睜睜地看著微軟這一美國公司,奪走本土大部分的軟體市場呢?歐盟競爭委員會負責人內莉。克勒斯認為,“微軟的一系列行為,深深地侵害了歐洲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利益,使歐盟本土軟體陷入前所未有的蕭條。”英國國際與競爭法律研究院專家菲利普。馬爾登也認為,歐洲與美國的軟體市場同為國際市場的一部分,但微軟給歐洲市場帶來的傷害,卻要比美國市場更加廣泛和深遠。

  面對眾多歐盟官員的指責,微軟首席法律顧問布萊德。史密斯採取的則是緩兵之策。他對記者稱,“本公司將進一步小心翼翼地研究,然後作出決定。若需要我們進一步採取步驟,以順應歐盟國家的反壟斷需要,那麼微軟會毫不猶豫。”隨後他話鋒一轉又説,“實際上,微軟對市場的侵害帶來的影響和時間,還有待於進一步調查。歐盟的決定或許有欠妥當,因為對手生産的服務器沒有必要讓微軟來提供網絡協議,歐盟更沒有必要強迫微軟滿足對手的産品設計。”

  初審法院反復強調,微軟違反歐盟反壟斷法的調查證據已確鑿無疑,長達248頁的調查報告已説明了一切。隨即,克勒斯在布魯塞爾強調,初審法院對微軟的判決正確無誤,穩妥貼切。若判定成立,微軟在歐盟的市場份額也將隨之發生改變,微軟的份額至少應低於95%.如果這樣,就可證明初審法院的這次反壟斷案判決是成功的,歐盟國家也希望看到這點。

  克勒斯認為,初審法院過去所做的決定,實際上是對微軟破壞歐盟正常市場競爭秩序所採取的阻止措施。而法院再次做出的決定,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此多的人在使用計算機,無一不受其影響。而更受其害的卻是歐盟範圍內的所有國家。

  克勒斯同時也強調,倘若微軟仍然拒不聽從這個判決,那麼歐盟將再次評估和修改這個決定,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以順應未來市場反壟斷案的需要。而再評估和修改的原因是,“我們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壟斷案例。”

  此外,該法庭還駁回了微軟的申辯,即保留數據保密權,其理由是它涉及專利、版權和貿易秘密。但法官強調,微軟新産品中沒有真正的創新,又何以存在這些權益?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尼古拉。伊克諾密茲稱,“這是微軟的重大損失,從此後,微軟公司的膨脹可能面臨轉折。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再也不能像在美國領土上那樣,在歐洲橫行霸道了。”

  歐盟新聞處發言人托馬斯。文傑在布魯塞爾説,“如今,歐盟對微軟的處罰決定,奠定了市場行為原則,即堅守了在廣泛的市場領域,軟體商品應更具有兼容性的原則。”歐盟對微軟開出的鉅額罰單,堪稱“歐盟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決定”。歐洲的反壟斷官員再次訓誡了包括微軟在內的跨國巨頭們:無論你是誰,只要來歐洲,不守規矩就一定受罰。

  微軟或許正在關門研究對策。其首席法律顧問史密斯稱,“尚未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舉措。”但有關分析師稱,罰款事小,帶來的影響卻十分深遠,微軟的産品設計、市場決策都可能由此發生逆轉。除了不能再把播放程序Media Player與Windows操作軟體“非法綁定”外,微軟還不得不像IBM、甲骨文、諾基亞等公司一樣,向對手授權並詳細説明其各種軟體如何在視窗系統下順利運作。

  歐盟的決定對微軟可謂釜底抽薪,其背後的法律基礎,將對微軟今後的經營戰略産生深刻影響。要説歐盟的判決“決定未來”並不過分。今後世界上的科技産業反壟斷政策如何制定,可能都會以此作為典型的案例。像英特爾、Google和蘋果在內的科技巨頭們,打著“專利”旗號,肆無忌憚地吞噬其他地區市場的行為也將成為歷史。

熱詞:

  • 壟斷
  • 播放程序
  • 微軟公司
  • 反壟斷訴訟
  • 反壟斷政策
  • 微軟將
  • 微軟髮布
  • 反壟斷機構
  • 壟斷行為
  • 壟斷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