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 >

[我在現場]專訪鄭新立:改革將會決定十二五發展的成果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8c6862319db410c9bbd958541adcda0

    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海南博鰲訊(記者 龐帥) 4月14-1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全程報道本次論壇並專訪眾多嘉賓對年會熱點問題進行解讀。著名經濟學家鄭新立在接受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專訪時表示,十二五能不能取得成功取決於我們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決於改革,是改革將會決定我們十二五發展的成果。以下為專訪實錄。

    主持人:鄭主任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包容性發展,您對包容性發展這個主題有怎樣個人理解呢?

    鄭新立:包容性發展是我們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出來的,它的內涵我想主要有四點,第一個就是強調機會均等,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到發展中間來,而且能夠分享到發展成果。

    第二個,經濟和社會能夠協調發展,公共服務比較健全,經濟發展跟生態環境都能夠得到兼顧,為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第三個,就是在世界上各個國家都能得到發展,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能夠實現互利共贏。

    第四個,發展最終體現在發展人自身上,人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他的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能得到提高,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真正是我們發展的目標。

    主持人:那麼我們知道今年是中國的十二五開局之年,可能十二五期間對中國經濟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那麼您認為我們十二五要實現發展目標,最大的舉措在哪?最大的難點在哪?

    鄭新立:十二五提出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十二五能不能取得成功,取決於我們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能不能夠取得突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呢又取決於我們的改革,通過改革能夠建立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所以,最終是改革將會決定我們十二五發展的成果。

    主持人:最大的難點您認為在哪?

    鄭新立:最大的難點就是自主創新,因為我們發展方式轉變的,首要的轉變,就是要調整需求結構,要擴大消費,增強消費的經濟增長力拉動作用,現在看來自主創新,我們能不能夠擁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決定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間有多少利益能夠為我們中國人所得,因為誰掌握了知識産權,誰就掌握了利潤的分配權,一個企業他實現了很多利潤,是我們自己的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的,那麼他實現的利潤就是我們中國人分享了,裝到我們中國人的口袋了,如果這個知識産權是外國人的,賺的利潤大頭就讓外國人拿走了,我們拿個小頭。

    所以實現需求結構的調整、擴大消費,歸根到底要靠自主創新,這是最大的難點。那麼我們十七大提出要把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幾年勢頭很好,去年我們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佔全球第二位,好多成果開始涌現,但是還要繼續努力,在這方面,我們跟美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

    主持人:您認為我們要用多久才趕上美國的自主創新水平?

    鄭新立:我認為到2030年,隨著中國的GDP的總量能夠趕上和超過美國,那麼我們在創新能力上也能夠趕上和超過美國。我跟你舉一個例子,去年我們中國申請的國際專利是8000項,美國是5萬項,2009年,美國是我們的六倍。但是2010年,中國申請的國際數量跟美國比,已經縮小到3.6比1了,就是美國是我們的3.6倍,一年我們跟美國距離縮小了40%左右,要按照這個速度下去還是很有希望的。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在發展過程中,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經濟體可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們如何規避這種風險,不必去步拉丁美洲國家一些後塵?

    鄭新立: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可以説是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按照世界銀行定的標準,中等收入跟高收入國家的界限是1萬1千美元,就是人均GDP1萬1千美元,我們去年是人均四千美元,那就是説再翻一番半,才能夠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根據我們前三十年發展的實踐呢,一般來説十年我們人均GDP可以翻一番,再翻兩番就是用二十年,到2030年,如果再提前幾年的話到2026年,我們人均GDP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這個區間,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人均GDP超過1萬1千美元。

    實際上這個未來二十年,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那麼就需要轉變發展方式,要調整需求結構,要通過擴大內需,擴大消費來實現經濟增長。

    第二個要加快發展第三産業,我們第三産業佔GDP比例只有34%,發達國家都佔到70%到80%了,所以第三産業一定要加快發展。

    第三個要自主創新,用自主創新帶動産業升級。

    第四個要調整城鄉結構,農村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這樣呢,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産率和土地的産出率,為二三産業的發展提供勞動力資源。

    第五個,就是我們要投資于海外,把我們這麼多的外匯儲備,把它們通過外匯投資,把外匯的貨幣儲備和國債的儲備,外國國債的儲備,變成資源儲備,變成物質儲備,我們用這些錢到海外去搞並購,通過並購提高我們自主創新能力和海外經營能力,通過到海外拿到更多的能源資源的勘探權、開發權,來打破我們經濟長遠發展的資源、能源的瓶頸約束,所以要實現這些方面的轉變,我們就有可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主持人:您剛才實際上是提了這個五點建議,那麼我們知道今年除了是博鰲十週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已經入世十週年了,您從"九五"開始一直參與著國家的經濟藍圖的規劃建設,我想請您來評價一下,從咱們五年規劃來看,怎麼來看入世十年帶給中國經濟的一些影響?

    鄭新立:我參加了八五、九五、十一五規劃的起草工作,是起草組成員。九五規劃最突出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提出了兩個轉變,就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是經濟增長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提出呢,體制上從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通過體制的轉變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另外提出要振興四大支柱産業,九五計劃這個目標是完成了。

    當時我們提出四大支柱産業的時候,就是電子、機械、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佔整個GDP的比例不到10%,現在佔整個GDP的比例已經超過20%了,這四大支柱産業立起來了,這是九五最大的成就。

    那麼十五主要成就就是我們擴大內需,當是面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內需不足,我們通過擴大內需,把高速公路開始建起來了,現在我們形成了基本上全世界第二的高速公路的網絡體系,就是十五的功勞。

    那麼十一五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幹得最好的一年,十一五初期的時候,我們的GDP的總量按每年計算才兩萬多億美元,到十一五結束的時候,按GDP,按美元來算,五萬多億美元了,按美元來算,你想想,我們在世界經濟的排位一下子有個大的提升,人均GDP達到四千多美元,而且十一五呢,還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不但沒有受到危機的衝擊,而且大踏步地前進,所以十一五幹得最漂亮。

    主持人:那您認為入世這十年,對十一五非常優秀的表現是不是也有一定影響?

    鄭新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外部因素,這個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還是我們通過改革,把我們13億人發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大家都在努力地謀發展,所以我們形成了一股合力,整個這十年發展得非常好。

    主持人:我們也注意到,您剛才談到外貿這一塊,可能最近這幾年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對中國走出去造成一定的障礙,下一個十年您對中國外貿有什麼設想?

    鄭新立:去年中國出口總額是一萬五千億美元,進口總額一萬四千億美元,估計呢,到2015年,就是十二五末期的時候,年進口額會超過兩萬億美元。未來五年,中國的進口總量,會達到11萬億美元,11萬億美元是多麼大的數,所以中國未來市場的優勢,市場這個資源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強,我們這個市場對於任何國家都是開放的,誰都可以來佔領。

    那麼我們先前六大進口來源國和來源地區裏面,第一是日本,第二是歐盟,第三是東南亞,第四是韓國,第五是我們台灣省,第六才是美國,美國人他老限制對中國高技術産品的出口,那麼結果使美國的企業白白地喪失掉大量的商機,所以他現在退到我們進口來源地的第六位,所以未來十年中國的進口還會繼續擴大,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進口的國家,那麼也就是説誰進口得多,誰就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所以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發動機,未來這個發動機的功率會進一步增加,所以誰願意跟中國發展經濟貿易關係,誰就能夠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間獲得更多的發展的機會。

    主持人:我們知道4月8日海關總署公佈,中國出現了六年以來的首季度貿易逆差,您認為這個是會繼續持續的一個現象嗎?

    鄭新立:一個呢,一季度外貿逆差,是我們這兩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的顯現,因為這兩年我們在宏觀調控上都是積極地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促進外貿收支平衡,減少貿易順差,所以一季度今後增加比較快,符合我們這兩年的政策導向。

    第二個呢,一季度進口得多,出口的稍微少一點,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我們進口的鐵礦石、石油、大豆這些價格漲得太厲害了,可能是造成我們進口運費的增加。

    根據往常的經驗,中國下半年進口增長比較快,所以一季度這個逆差現象是短期的現象,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隨著中國出口的進一步增長,我覺得全年應該是保持貿易的審查,順差的份額可能比去年有所減少。

    那麼我們擴大出口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他們經濟復蘇緩慢,進口需求不可能有較快增長的情況下,我們通過擴大同新興經濟體,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特別是擴大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來帶動我們的出口,通過海外投資呢創造出口需求,一個是我們到海外搞加工貿易,帶動我們零部件出口,一個我們到海外投資能源、資源,帶動我們設備和勞務的出口,等等,通過資本的輸出,帶動商品勞務的輸出,這方面潛力還很到,我們外匯儲備快到三萬億美元了,這麼錢放到這兒,另外生産能力又是過剩。

    那麼這兩個問題孤立起來看是兩個包袱,把它合到一起就會成為一種優勢,就是通過資本輸出,帶動商品勞務輸出的優勢,所以未來一個時期,中國進口還會保持一個持續的增長,出口也會保持一個持續的增長,外貿收支會逐漸趨於平衡。

    主持人:我們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出了一個國家智庫月刊全球化,這個咱們的主題是共享人類智慧,然後共謀全球發展,我們談到全球化的時候,可能一方面是有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擔心有更多的風險和挑戰,比如現在全球化發展會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況,一個國家出問題,可能會帶動更多的國家,有連帶的作用,希望您建議一下中國參與全球化發展中,如何來規避這種風險,更好的來發展。

    鄭新立:現在最大的風險來自於金融領域,現在金融體系,那麼它的發展落後於各個國家貿易的發展,特別是美國作為主要的儲備貨幣發發行國,他在全球的金融裏面佔有絕對的壟斷地位,外匯儲備呢,全球的外匯儲備和外貿的結算呢,70%左右都是用的美元,而美元,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比重,美國的對外貿易在全世界對外貿易的比例都遠遠低於這個數。

    那麼這就造成什麼現象呢?美國政府濫用國家信用,濫發美元,造成金融衍生産品的過度的氾濫,使美國拿到了很多的助力稅,拿到很多好處。但是呢,危機的因素不斷來製造這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美國政府濫用國家信用,濫發美元所帶來的結果,你金融産品的創造,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的需要,就會帶來金融危機。

    未來一個時期呢,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會在進展,但是在國際金融體系裏面,怎麼能夠使新興經濟體他們的經濟實力能夠在國際貨幣體系裏面得到體現,那麼美國他要退出這個壟斷地位是不甘心的,他們會製造各種麻煩,所以會産生一些摩擦,這些摩擦可能會導致 全球經濟的一些不穩定,比如説最近美聯儲搞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向美元大量注水,這個實際上是把債務推卸到其他國家,推卸到所有以美元作為儲備資産的國家。

    就我們中國來説,我們的美元的外匯資産超過一萬億美元,那麼美元貶值一個百分點,就等於我們的外匯儲備縮水蒸發掉一百億美元,一百億美元多大的數,都是我們中國人用血汗換來的外匯,你一百億美元,他一貶值,你説蒸發就蒸發掉了,這個成為我們很大一個風險。

    那麼辦法是什麼辦法,就是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現在G20正在討論這個事,另外我們要通過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歷程還是比較長的,中間會有很多競爭。

    主持人:謝謝您,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