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 >

中國致力科技創新卸載和平發展不能承受之重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1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博鰲論壇官方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能源瓶頸對已高速運行多年的中國經濟列車的制約作用日益凸顯。正在此間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年會的中外代表認為,中國要立足國內,以科技創新降低資源消耗,卸載中國和平發展不能承受之重。

  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翻了兩番,但能源的消費也翻了一番。2004年,中國煤炭産量超過19億噸,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電力、煤炭、石油短缺等問題已相繼浮出水面。

  對此,參加此次論壇的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説,資源約束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去年的石油依賴度已經超過40%,許多省份煤炭、電力告急,這主要由於科技和生産工藝總體水平低,許多産業的發展依然沿襲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

  他提出,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也是一個能源生産大國,中國應該逐步走上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立足國內滿足能源需求。

  令人驚喜的經濟奇蹟是花費巨大代價創造的。現在,中國意識到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生産力進步,從而降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更好地走和平發展之路。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説,科技創新是中國興旺發達並在21世紀和平發展的不懈動力。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一些嘗試。

  中國正在東北三省全境範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這種新型燃料是汽油和乙醇的混合物,而燃料乙醇主要來自於糧食,這將極大降低私家車迅速增多的大中城市對油品消費的需求。在吉林省,車用乙醇汽油已經佔到市場份額的80%以上,去年一年銷售接近80萬噸。

  英國石油公司副總裁德開瑞説,在對石油替代技術的研究上,“中國已經越來越站在國際合作的前沿,開發新技術並使之商品化。”

  立足國內緩解能源壓力最好的詮釋莫過於中國政府去年年末發佈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從“開源”到“節流”,中國正在探索兩種方式並舉,提出加快前沿節能技術開發,促進節能技術産業化。

  抑制私人機動交通工具對城市交通資源的過度使用,取消對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上路的限制,發展節能建築等措施都在《規劃》中做出明確表述。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每萬元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將由2002年的2.68噸標準煤下降到1.54噸標準煤,形成的節能能力為14億噸標準煤。

  同時,中國已經具備可再生能源初步的技術與産業基礎,為大規模商業化利用創造了發展條件。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從明年起施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所面臨的法律和政策障礙將被克服。

  中國以科技創新助推和平發展的做法,在法國總統政治顧問莫諾的眼中,與近代歷史上許多大國崛起的方式不同。莫諾從事法國政治創新研究並長期關注中國的改革發展,他認為,許多大國曾通過強硬的鷹派外交政策謀求自身發展,而中國展示出另外一種崛起於世界舞臺的方式:參與經濟全球化、在世界市場上競爭、承認互惠互利的世界體系。“這才是發展道路上‘和平’的真正含義。”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