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0日 1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於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釣魚臺舉行。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蔚民。中國經濟網記者李雨思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0日訊 (記者 李晶(專欄))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健康水平提高,有人提出,在未來十年內考慮到中國人口紅利期的過去,婦女55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太可惜,很多人非常有經驗,應該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對此,在今日開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從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長遠的發展來看,延遲退休年齡應該是一種選擇,但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需要根據人口問題、就業狀況、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全面、慎重、積極的來研究這個問題。
據介紹,從當前中國勞動力狀況來看,我國的主要矛盾還是勞動力供大於求。"十一五"期間,我國每年大約安排城鎮新增加勞動力2400萬左右。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大約每年需要安排的勞動力在2500萬左右,比"十一五"時期要略微增加,每年大約要多100萬。
對於2500萬的就業人口是何結構,尹蔚民分析稱,其中青年學生大約佔1400萬。"十二五"期間,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近700萬人;另外,中專、技校、初中、高中畢業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700萬人左右;剩下的1000多萬包括軍隊專業人員、下崗失業需要再就業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我國每年實際上城鎮安排勞動力就業大約為1200萬左右,所以,事實上我國每年大約還有近1千萬城鎮人口無法安排就業。
因此,尹蔚民指出,"十二五"期間,從中國的就業市場來看,主要的矛盾仍然是供大於求,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並且供求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將會長期並存。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口紅利期還不會過去,還需要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另外,"十二五"期間,農村現在大約還有一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我國每年還要安排農村富餘勞動力800萬。
尹蔚民表示,從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長遠發展來看,延遲退休年齡應該是一種選擇,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都在走這條道路,對應對人口老齡化,特別是對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健康、平穩運行,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國也正在密切關注、研究世界上各國在這方面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辦法。但是中國也有中國的實際情況,必須和中國的人口問題、就業狀況、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全面的、慎重的、積極的來研究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曹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