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 >
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昨日起在大連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開幕式並回答論壇主席施瓦布提問時表示,中國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加大對歐洲投資,但同時希望歐盟的領導人、歐洲一些主要國家的領導人也要大膽地從戰略上看待中歐關係,比如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溫總理表態“援助”歐洲,背景自然是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歐元區經濟和歐元信用正面臨嚴峻挑戰,而他希望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涉及到的是雙方之間的又一個重要話題。儘管按照WTO規則,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到2016年將為全世界所承認,但歐洲如果提前承認,更多是在釋放一種誠意。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個老話題。眾所週知,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認為,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市場經濟臨界水平,因此相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應當説,總體而言,自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及經濟自由度在不斷得到提升,這是一個事實。眾多國家相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可謂是順理成章。
不過,至今為止,美國及歐洲一些主要國家仍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理論上,“市場經濟地位”屬於技術層面的標準問題,只要達到了某個標準,其他經濟體就應當予以承認。但很多時候,這其中又有一個與國家間的政治、經濟利益糾結在一起的問題,而不單單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命題。
比如,近年來中國與一些經濟體之間貿易摩擦較多,對方若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WTO的現行規則之下,中國由“轉型國家”轉變為“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則反傾銷案例會大大減少。但因為這當中摻雜了其他的政治、經濟因素,這些國家或將“市場經濟地位”當成一個談判的籌碼。
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從國家利益出發,各種博弈難以避免。但從趨勢上説,歐美主要經濟體應當儘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市場經濟標準的框架並不絕對,應是一個以各國市場經濟的共同性為主、差異性為輔的豐富多彩的市場經濟區間。中國的經濟自由程度與開放水平在不斷提高,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也要看到,仔細剖析中國市場經濟的發育現狀,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檢討的。這或許也是歐美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另外的緣由。比如,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仍沒有很好地厘清,民間經濟的生長有些時候被人為壓制。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有計劃經濟思維回潮的政策出現,“開倒車”之舉也時不時地可以發現。
政府的角色和規模從來是橫跨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兩棲命題。圍繞著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係,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成果已經給出了一個較好的詮釋。能夠讓市場發揮作用的地方,就儘量發揮市場的作用。唯有在市場失靈之處,政府才去補位。那麼,什麼是“開倒車”的政策呢?比如微觀企業之間的重組,本來就應該由市場發揮配置作用,但不少時候,行政力量喜歡干預,憑藉長官意志指手畫腳,結果使得重組結果背離市場原則,大大損失效率不説,還可能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同時,壟斷領域的改革多年來呼聲一直很高,但攻堅卻不容易,一些原先支持改革事業的利益群體,在成為既得利益集團之後,可能走向改革事業的對立面,成為改革的阻力。顯然,如果不能超越這種阻力,則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渠道還是一句空話,“玻璃門”的現象難以成為歷史。
當前的要務,應是繼續削減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過多的、不合理的行政審批事項,不僅會阻礙生産力發展的步伐,也會導致尋租空間的形成。強化改革政府職能,將有助於大大激發市場的投資活力。這是在思考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之時,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從內外兩個視角進行觀察,當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