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0經濟運行數據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4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我國經濟運行高位回調,但仍在正常水平之上,預計全年將增長9.5%左右,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上半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但也有觀點認為,一些領先性經濟指標的下降預示著我國經濟增長將面臨下行風險,甚至可能二次探底。
“我們發佈的DRC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顯示,領先經濟運行趨勢變化2至3個月的先行指數自去年12月達到峰值後,已連續5個月下降,但仍在高位運行,5月份為107.04;反映經濟運行現實狀況的同步指數自今年3月以來也持續下降,但5月份又小幅反彈至111.9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指著電腦上的圖表説,“這表明,我國經濟運行高位回調,但仍在正常水平之上,預計經濟小幅下行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但大幅下滑壓力尚不明顯。這一結論與經合組織公佈的對中國經濟的最新分析是一致的。”
盧中原説,經濟小幅回調有去年基數較高的因素,也有適度回收流動性、管理通脹預期,以及隨著經濟回暖,政策刺激力度比去年減少等因素。“2008年以來,中國季度GDP增幅的‘底部’為6.1%。我們預計,由於基數等原因,今年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但全年仍將達到9.5%左右,不會出現所謂的二次探底。”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今年消費需求仍將保持平穩增長,人們擔心的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對出口的影響,以及樓市調控對投資的影響。”對此,盧中原一一作出了分析。
當前,美歐日經濟復蘇乏力,消費不穩,失業率趨於上升。“然而,由於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性有所增強,世貿組織等國際協調機制有助於減少貿易戰的發生,發達國家以新能源、綠色革命為主導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有望形成新的增長點,亞太地區經濟體復蘇勢頭良好等因素,世界經濟二次探底、急劇惡化的可能性較小,像2008年那樣的惡劣局面不大可能在今年重演。”
“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至少有三重影響”,盧中原説,歐盟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對歐出口占全部出口的1/6,歐債危機帶來的歐洲市場需求不振和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都將影響我對歐出口;與此同時,歐元貶值、美元升值會影響美國出口甚至其經濟,對中國的需求也可能相應減少。
“不過,我們經過認真評估認為,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有限,今年出口增幅仍有望達到10%—15%。這一預計甚至比我們年初的判斷更加樂觀”,盧中原説,雖然人民幣對歐元升值,但我對歐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周邊國家的貨幣升值更快,因而中國産品的競爭力依然很強。“中國出口産品中相當一部分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比較剛性。此外,技術含量較高的製成品比重也越來越大。所以,‘中國製造’的生命力很強。”
談及樓市調控對投資需求影響時,盧中原説:“房地産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重在18%以上,因此樓市調控可能會影響投資增速,但這種影響不大。”
雖然樓市成交量大幅下挫,但似乎並未傷及房地産投資的“元氣”。數據顯示,5月份房地産投資同比增長仍高達43.5%,環比增長19.4%。“由於開發商資金充裕、保障性住房投資擴大,房地産投資仍將保持合理的增長態勢”,盧中原説,“看投資需求的後勁,主要看新開工項目投資這一指標。今年1至4月,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長31.3%,只低於超常增長的2009年,與2005年的26.2%、2006年的32.2%、2007年的18%等正常年份增幅相比仍處於較高水平,説明投資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增速有所回調還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盧中原説,“由於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依舊充滿變數,我們應當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靈活地調整政策的力度、節奏、重點,防止惡化人們的預期、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本報記者 田俊榮)
低通脹局面仍將持續
CPI也許到7月份是個高點,但全年的通脹率不會超過3%。
記者採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時,先問他這樣一個問題:“與年初相比,您的通脹預期降低了嗎?”他很肯定地回答:“大大降低了。”
這樣的變化在研究界以及整個社會中都有一定代表性,而人們通脹預期的這種變化,是以前幾個月物價變化的事實為依據的。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了2.5%。從各月的變化情況看,前幾個月的物價上漲主要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季節、氣候等因素導致的蔬菜等食品價格上漲;二是物價的翹尾影響。以5月份為例,當月CPI同比增長3.1%,其中翹尾因素的影響是1.8個百分點,在新漲價因素中間,食品及其居住類價格上漲的貢獻率達到90%左右。祝寶良説,我們曾分析今年會出現“高預期、低通脹”的局面,“前五個月的走勢和我們年初的分析基本上吻合,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好一點。”
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原因,是短期內實際經濟增長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經濟增長水平,全球的經濟增長還是低於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所以,總供給還是大於總需求。“至於通脹預期的減弱,我個人認為引導和管理通貨膨脹預期的政策效應還是發揮作用了。”祝寶良分析到,2009年,出於“救市”考慮,全球貨幣流動性極其寬鬆,國際上開始形成通貨膨脹預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連連上漲,使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增大。國內貨幣信貸高投放也推動了國內通貨膨脹預期強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增強了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較好地控制了貨幣增長速度和信貸投放節奏。貨幣增長速度從去年11月份開始回落,到今年5月末,廣義貨幣增速降至21%。同時,還出臺了針對性較強的房地産調控措施,這些都有利於降低通脹預期。
關於下半年的物價形勢,祝寶良認為低通脹的局面會維持下去,價格水平總體會比較溫和。
首先從總需求看,下半年會是穩中趨降的格局。從投資看,雖然推動投資增長的因素仍然較為強勁,但在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地産投資、地方融資平臺投資、兩高一資行業投資受到抑制,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會在高位回落。從消費看,綜合各種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保持平穩增長的格局。從出口看,世界經濟的好轉為我國出口恢復增長奠定了基礎,但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影響,外貿出口有望小幅增長,但外貿順差繼續縮小。“從總供給總需求的角度來講,國內不太可能出現那種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
“輸入型的通脹問題也不大。”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各主要發達國家通脹水平較為溫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會上下波動,但波動的區間不大。所以,輸入型通脹壓力沒那麼嚴重。
今年前幾個月,蔬菜等農産品季節性的漲價對物價水平影響較大。隨著天氣好轉,以及政府打擊農産品炒作工作的開展,前期上漲較快、較多的蔬菜和綠豆、大蒜等小品種農産品價格明顯回落,例如蔬菜,5月份鮮菜環比下降了9.8%,這使得新漲價壓力明顯減弱。此外,夏糧再獲豐收已成定局,5月底以來,前期上漲較快的玉米、粳稻價格已趨於平穩並略有回落,再加上國際市場糧價低位運行,有利於穩定主要糧食品種的漲價預期。祝寶良提醒到,目前農民工工資出現上升勢頭,用工成本的上升會推升食品,特別是蔬菜、水果、肉類等勞動密集型農産品價格上漲。但他也認為,由於糧食和豬肉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食品價格可以控制在一定幅度內。至於水、電等能源産品的價格,各地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主動調整。
由於去年物價低點是在6、7月份,因此,今年翹尾的高點有可能在6、7月份,到第三季度,翹尾因素的影響會相對減弱。“CPI也許到7月份是個高點,但全年的通脹率不會超過3%,屬於溫和性的。”祝寶良説。(本報記者 朱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