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1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18日閉幕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被確定為今後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根據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未來五年中國將“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著名經濟學家常修澤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強調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同時增加“普遍”這一前置限定詞,反映出中共未來將採取更為有力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措施,讓更多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廣泛的普通民眾,力爭實現“國民共富”的良性增長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強調的是‘城鄉居民’,不是一部分人或者一小部分人,表達了對全體人民的尊重。”常修澤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創造了歷史性的最高紀錄,但是,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純收入增長遠遠落後於人均GDP增長,這就直接導致城鄉居民收入佔國民總收入比重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1996年至2007年,中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從69.3%下降到57.5%,累計下降11.8個百分點。而在勞動者收入所佔比重大幅下滑的同時,1996年至2007年中國企業利潤所佔比重卻從21.2%升至31.3%。
目前,作為中國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資收入,在生産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僅佔企業運營成本的不到10%,遠低於發達國家的50%。居民收入佔國民總收入比重連年下降的趨勢帶來了中國普通百姓的不公平感,“國富民窮”、工資“被增長”都成為社會輿論討論的熱點。
“從絕對數來看,近些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增長還是很明顯的,但從相對數來看,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切分,這些年來的企業收入增長更明顯,政府收入則是恢復性增長。我相信未來五年隨著政策優化和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比重會逐步提高。”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
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同時,如何破解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等程度不斷擴大的局面,也將是未來五年中國面臨的一場大考。
國際通用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顯示,2010年中國已達0.48,大大超過了0.4的警戒線。而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基尼系數為0.16,2000年開始超過0.4,並逐年上升。
知名國情專家胡鞍鋼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城鄉分割、行業壟斷以及資源價格扭曲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戶籍、出身、企業身份差別則成為收入差距的推手。
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早已引起中共高層和中國政府的關注。今年1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指出,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今年2月至4月,溫家寶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與新華網網民對話以及在兩會做政府工作報告時,都提到了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在4月1日的《求是》雜誌上,溫家寶撰文提出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改革分配製度。
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就提出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此次十七屆五中全會是中共對於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目標的再動員和再部署。”上海浦東幹部學院黨建專家劉昀獻教授説。
接受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實現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不僅關係著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感,同樣也是中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點之一。
數字顯示,由於居民收入佔國民總收入比重連年下降,導致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用於最終消費的份額不斷減少,而總儲蓄和投資則在不斷擴大,最終造成中國國內總需求的嚴重失衡。
認識了問題的嚴重性,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首次將“消費”置於“投資”之前。
北京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教授説,改善中國當前的國民收入分配不僅僅是公平問題,即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全社會都要求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的成果;同時也是一個效率問題,即如何通過對於收入分配的改善,形成更加強勁的國內消費需求,並由此消化和支持不斷成長的投資需求。
事實上,雖然中國政府財政收入連年增長,但財政稅收安排明顯體現了向民生傾斜、低收入者傾斜的力度。常修澤預計,未來“國富”與“民富”將會是相互促進而非此消彼長的關係,“國民共富”的目標將有利於不斷增長的中國國民收入得到更為合理的分配。(季明李雲路)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