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15: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首播時間:2010年12月11日
“我們每談城市規劃,就是‘地標’在哪,‘大道’在哪,卻忘了最美好和最真實的城市生活其實發生在小房子和窄街道上。”—— 一位規劃學者
2010年9月17日,福建石獅。
中秋節快到了,對於閩南人來説,中秋節是跟春節同樣重要的節日,在這裡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説法。中秋前後的幾天,石獅人大都開始準備中秋博餅活動。博餅,是獨具閩南特色的中秋民俗。其實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用擲骰子來一比高低,6個骰子一把扔下去,按照規定的點數,得到事先設置好的獎品,博餅的獎品有大有小,但圖的就是一種吉利一個熱鬧。
博餅雖然是石獅本地人的傳統民俗,但現在石獅的常住人口70多萬人中,外地人將近40萬,佔了一多半。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把博餅當成了一種儀式,隨處可見的中秋博餅讓石獅的中秋節格外熱鬧,而“博”對於石獅人來説,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2010年9月18日淩晨一點。
已經出海6天的閩獅漁6806,淩晨一點回到了祥芝漁港,船到達岸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把魚運到岸上賣掉,出一趟海的成本就要五六萬,如果捕的魚太少,就掙不了多少錢。
“這次出海算成功嗎?”漁民説:“算成功,很不錯。”
當地人把船老闆稱作船老大,蔡祥林就是閩獅漁6806的船老大。幾十筐魚分類稱重後,這次大約捕獲了8萬斤魚,蔡祥林這次出海收穫不小。“這一船能掙多少錢?”“這一船可以賣可能一二十萬元。”
祥芝漁港是去年剛建成的國家級中心漁港,可以同時停靠1000艘漁船,剛剛結束了休漁期,這個季節正是出海打漁的好時候,漁民們都卯足勁兒想賺得魚兒滿倉。即使是深夜,漁港買魚賣魚仍然非常熱鬧。蔡祥林説:“一天晚上有時候24小時都是這樣,船都是陸陸續續進來的。”
賣完魚,再做一些船上的補給之後,漁船就會馬上再次出海。漁民説:“很辛苦,打魚是很辛苦,錢也沒什麼好賺的。反正一晚都沒有睡個好覺,假如你今晚出去到天亮放網,差不多要到天亮才要起網,看你怎麼睡覺,起來還要拿那些籠子裝魚、裝冰。”
這一齣去就是一個多星期,今年的中秋節又只能在海上度過了。再次出海前,船老大蔡祥林特地為兄弟們準備了博餅會。“這趟出海大家辛苦了,中秋到了,咱們就在這裡博餅過中秋,博餅以後咱們又要重新出海了,大家來來來,乾一杯。”
船上的博餅形式雖然簡單,但在海風、漁火的襯托下也別有一番味道。“都是五湖四海的。”“您是哪的?”“我是(福建)泉港。”“我是貴州凱里。”“來了多少年了?”“來了兩年。”“你在貴州那邊沒有海啊,不可能打魚啊?你適應嗎?”“有小河。”
這條船上一共有13個船工,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怎麼樣在這裡掙得多嗎?”貴州籍船工説:“多,比我們那邊掙得多,就是以前我沒有打過魚啊,就是我不怕暈船、我們來這邊就是福想多掙點錢。”
這位從貴州來的船工,在來福建之前,還沒見過大海。
十幾年前,這裡的漁民出海開的都還是小木船,小木船抵禦風浪的能力弱,遇到一點風浪這一船人很可能就把命丟在了海裏。漁民們更懂得同舟共濟的內涵,這樣的酒裏也凝集了很多複雜的情感。“乾杯乾杯!”
像這樣的漁船這個村有600多條,每條船上十名船工中有九個都是外地人,雖然各自口音不同,但長期在海上生活,在漁船上沒有老闆和夥計之分,大家就是兄弟。“在船上大家相處的怎麼樣?”“很好嘛,大家一條心,同甘共苦。”
夜更深了,閩獅漁6806又要即將啟程,而村裏的漁船大部分都沒有回港。這裡的漁民把他們的生活形容為“討海”,而討海的生活是沒有晝夜的。
白天的漁港空氣中瀰漫著鹹腥的味道,沒有漁船回港的碼頭顯得有些清靜,昨晚的漁船也離開了停靠的地方。
2010年9月19日晚上8點。
在石獅,各種地方風味的餐館到處都是,在石獅的外地人經常都會去自己家鄉口味的餐廳吃飯聚會,中秋節的這幾天,石獅的每個餐廳幾乎都在博餅的遊戲中上演著這樣的相聚。“有一個4點紅的叫一秀,獎品是肥皂一塊,有兩個4點紅的叫二舉,洗手液一瓶,有四個相同點數紅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進,獎品就是苦蕎茶。”
福建人的博餅是有規矩的,骰子的點數對應著不同的獎品,雖説是四川人的聚會,也是入鄉隨俗,玩起了博餅的遊戲。“天靈靈地靈靈。”“我來排隊。”“沒有!”“沒有是不可能的,沒有?”“你還這麼有自信,你也太牛了吧?”“沒有。”“再一下! 沒有 , 6個4!”“沒有 , 沒有!”
這位叫德尼,是印度人,兩年前來到石獅做服裝貿易,因為生意上跟四川人有密切的關係,今天也來參加四川商會的博餅。“他説你中了要笑一個!”“一進。”“圈子小一點,都認識的,不是很大,比廣州上海都好玩。”“我來啊!”“運氣特別好。”“哇三個!”“看看運氣怎麼樣。”“相當不錯!”“三個四。”
在石獅,博餅這個風俗之所以會一直流傳下來,就在於重要的不是運氣,而是朋友們在一起歡聚的開心。“還沒吃飯呢?”“我有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沒有啊,改天一起好玩啊。”
因為有事,印度人德尼提前離開了,而新的朋友也陸續趕到。四川商會泉州石獅分會會員説:“我想我們在座的都有同樣的感受,我們把青春獻給了石獅,把汗水也撒到了福建,但是我們有我們的收穫,付出了就有收穫。”
商會對於在外做生意的人來説,也就是自己的娘家,在福建的四川商會石獅分會剛組建兩年,每到過節,在石獅的四川老鄉都會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今天呢,很高興和大家聚在一起,希望你們今天晚上把這個骰子搖得五紅六紅的。”“太陽出來羅喂。”“《康定情歌》也是四川民歌。”“我找到辦法了,我吹薩克斯伴奏,他來唱。”“好好。”“我們下海真的不容易,一講到外地人在這邊創業就馬上感覺心都拉在一起了。其他的不説,在這邊希望大家有難都幫有苦同吃,在這邊互幫互助做起來。好不好。”
吹薩克斯的這位是福建人,因為娶了個四川老婆,也就經常來參加四川老鄉的聚會,福建人身上的豪爽、熱心在他身上展露無遺,而這樣的性格也很容易就和異鄉人融到一起。
在石獅的四川人已經超過了10萬人,除了四川人,安徽人、江西人、湖北人、湖南人,還有東北人都在石獅安家落戶,而這些操著各種不同口音的外地人被叫做新石獅人。
2010年9月20日。
提起石獅,就想到服裝,上世紀80年代,石獅的小商品市場就已經全國聞名,大街上都是來批發服裝的外地人,新石獅人的不斷涌入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6年前四川人繆萍也來到這裡。現任石獅市英菲尼迪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繆萍説:“像我們這個貨,規定我們幾號交,我們就必須幾號交,每天我們基本上有四五百箱。”“四五百是多少件衣服?”“幾千件,有時候高峰期會做上萬件。”
繆萍是這個服裝廠的老闆,工廠是3個月前才剛剛組建的。從原料到成品,石獅的服裝企業大大小小有3000多家,繆萍在這些企業中尋找合作的機會。
今天繆萍來到當地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服裝企業之一,繆萍希望能為他們貼牌加工。這是繆萍第三次來見他們的老闆。“這次要給他們多少訂單?”“十幾萬件。”“我們十幾萬件是代表一個春季的了,還有一個夏季的。”“大概會有三十多、四十萬件。”“四十萬件金額大概多少啊?”“一千七百萬。”“這麼大的單怎麼就直接交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工廠?”繆萍説:“其實對於現在的新工廠應該來説跟一個十年二十年的工廠是沒有什麼很大的差距,而且他是按照一個很正規化的運作程序在做這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