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財經報道 >

秋收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11: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首播時間:2010年11月13日

    眼下各地的秋收已經基本結束,今年國內遭遇了不少自然災害,讓人們對今年糧食能否增産充滿了疑慮,不過綜合多個政府部門的信息,由於,秋糧預計增産較多,全年糧食再獲豐收已成定局,這裡我們首先應該感謝的,是那些一年到頭在土地上的默默耕耘農民,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勞作,我們的糧食安全才有了最堅實的保障。秋天是農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眼下,他們都在幹些什麼,今年的日子又過得怎麼樣呢?我們的記者趕赴黑龍江和江蘇兩個糧食主産區進行了調查。

    一、搶收

    早上五點鐘,天剛濛濛亮,在黑龍江綏化市的紅星村這個普通的村莊裏,陳嘯文一家早早就起來了,秋收是農民最忙的時候,東北的天氣説冷就冷,耽誤一天就要耽誤收成。

    陳嘯文一家是這個村裏的種糧大戶,他帶著他三個兒子種了100坰地。

    用一望無垠來形容老陳家承包的地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黑龍江地廣人稀,當地的村民習慣用坰來丈量土地,一坰相當於15畝,這100坰就相當於1500畝。40坰種的玉米,20坰種的水稻,40坰種的大豆。水稻已經收回家了,這幾天正抓緊收大豆。老陳的大兒子陳海濱好專研,村子裏就他一個人會開收割機,所以今天收大豆他是主力。

    陳海濱説:“現在特別忙,秋天時候,你要不收它就炸,黃豆都開始炸了,炸了落地了,都扔到地裏了”。

    特別時期全家總動員,除了大兒子之外還有老陳的二兒子,三兒子,三個兒媳婦全副武裝也是個頂個的壯勞力。

    另一個兒子陳海清説:“誰幹啥誰都知道,自己就找著幹了,自己始終把自己位置擺正,要不然亂套,一個是活幹不出來,再一個亂套就完了,沒有人管理了。”

    正趕上學校放假,老陳16歲的孫子也來地裏幫忙。雖然挺累,可他只要學校放假時就來地裏幫忙。

    孩子們在車裏裝豆子,老陳也一直在地裏轉悠也不閒著。他説:“之所以一直跟在收割機後頭是顆粒歸倉,有的收不乾淨的,大豆這不有的,今年這不莖高嘛,塌秧就不方便收,都被收割機給壓下去了,就得落下了,有的落得啥的,就得撿撿。而且一天能撿百八十斤的。”

    到了秋收的季節,全指著收割機,陳海濱和這臺收割機一刻都不能休息,他連中午飯都不能下車。可是連續作戰,機器累壞了,為了修機器陳海濱也受傷了。

    他紅紅的眼睛,是昨天焊電焊的時候讓電焊給打了,豆桿給扎一下。他説:“挺辛苦,老百姓一年就指著秋天這段時間收的糧食,一年我們家全體人都是為了種這點地,為了這點錢,就得辛苦一點。我們生活費什麼的,全在這地裏出,我們唯一齣路就是在這土地上。”

    天黑了,老陳一家還在地裏借著收割機的燈收糧食。“眼睛瞎了就完了,回家吧!”大家都希望他們早點回。

    因為陳海濱的眼睛受傷了,總流淚,他們收工回家,從五點到現在整整忙活了14個小時。國家這要不給老百姓糧食漲點價,對不起我們,這起早貪黑的,這傢伙。大家憤憤的説。

    一天下來,收了8坰地,將近6萬斤大豆,回到家,他們幾個人還要把豆子一袋一袋從車裏扛下來,碼到倉庫裏。對農民們來説,辛苦點到不怕,他們最關心的是,辛苦之後,這些糧食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二

    像老陳這樣的種糧大戶在全國並不多,位於江蘇省北部的淮安市,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産區,這裡的淩橋大米全國聞名,但人均耕地只有1畝多,如果光靠地裏的收入養活一家老小,多少會有些困難,這兩天,淩橋鄉泗河村的李長祥打算趁自己家的水稻成熟前,去40里外的泗陽縣,給別人收稻子,對於他家來説,創收主要就靠這臺收割機。

    看到李長祥時,他告訴我們,今天走不了了,因為他94歲的奶奶病了。李長祥是家裏的長子,因為父母跟著小兒子在城裏住,照顧奶奶的事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第二天,老人的身體明顯在好轉,今天,已經能夠坐起來了,一早,李長祥的妻子煮了老人最愛吃的餃子,老人一連吃了四個,這下大家放心多了,今天李長祥該出發了吧?

    可長祥因天氣不好,沒人收。又走不了了(雖然沒下雨)沒太陽,稻子收下來要曬的。而且潮濕,也不好收。稻子就捂了。

    稻子割下來,必須經過太陽暴曬,否則就捂壞了,所以太陽不出來,是不會有人割稻子的。看來李長祥又要繼續等待了。

    到了第四天,天氣放晴了,李長祥決定立即就往泗陽去,這天早上,李長祥的父親也從城裏趕回來了,再過幾天,家裏的稻子就熟了,老人希望能給兒子幫幫忙。他説:“年年收稻子都回來 照應照應,看看幫著曬,幫幫忙。”

    終於能出發了,匆匆吃了幾口飯,李長祥帶上一床被子,拿上兩件厚衣服,趕緊上路了,兒子要出遠門,做父親的似乎並不太擔心,一直在屋裏打麻將,倒是老奶奶,把李長祥送到了大門口,一直目送他離去。

    這一趟出發了四台收割機,每次去外鄉割稻子,李長祥都是找村裏有收割機的親戚,搭伴一起走,相互也能有個照應。去泗陽的這條路,李長祥已經很熟悉了。

    一路上,我們發現有不少收割機在跟我們往同一個方向去。李長祥的哥哥説:“他看見剛才路上有很多收割機都在往泗陽去,沒什麼壓力,這很正常。晚上要是在哪一個鎮子停下來,滿鎮子全是收割機。太多了。活少肯定是少,就是無所謂的,你在跑,人家也在跑嘛,人家也是為了辛苦錢。”

    面對這樣的情景,李長祥顯得很平靜,倒是我們替他有點擔心,這麼多收割機都往泗陽去,李長祥他們能攬找活兒嗎?

    今年國內出現了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夏糧略有減産,秋糧面積和産量均佔到了全年糧食的70%以上,實現全年糧食生産目標主要取決於秋糧。根據多個政府部門的測算,秋糧豐收已成定局,這意味著,自2004年以來,我國有望連續7年實現糧食增産。

    三

    從李長祥所在的泗河村到泗陽縣的距離不過40里,但收割機最快每小時也只能開30公里,走了兩個小時後,李長祥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他的親舅舅家。

    李長祥的舅舅住在泗河縣馬洼村,每年他和同伴都會先在這裡落腳,從舅舅的家地開始割,村裏的人看到有機器在地了,就主動找來了,這也是他們找活兒的訣竅。

    此時,太陽已經快下山了,本以為今天干不了活了,沒想到,剛到這兒沒多久,就有活兒找上了門。

    這天的田還是有些泥濘,李長祥用腳踩了踩,覺得沒問題,才示意車開進去。這樣一台收割機通常有四五噸重,一旦陷進地裏,只能靠別的收割機把它拖上來,所以這也是他們要結伴出行的原因。很快,四輛車分開,開始各自幹活。

    這次李長祥的舅舅給他們聯絡了3、4戶人家,總共能割的地有30畝,今天晚上,他們割了4畝多地。洗完該睡覺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沒有去李長祥舅舅家睡覺,而是回到了各自的車上,這不僅是因為舅舅家睡不下這麼多人,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要照看車子。

    每次出來,他們幾個人都是在車上睡,駕駛室簡單一改就是睡覺的床。“自己後做的,白天不用的時候給他放下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給它用挂鉤,挂起來,就成一個簡單的小臥鋪。”“它可以活動的,可拆卸的,拆下來以後放到這邊就可以了,就成一個簡單的小臥鋪了。”

    雖然駕駛室的空間已經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但想放下兩個人,這兩人只能側著睡。腿不能搭平了,只能這麼懸著,你這邊等於是空的或者搭在這個方向盤上,那也挺受罪的,你一直得保持這一個姿勢。

    三對夫妻都將這樣渡過他們在泗陽的第一夜晚,而此時,李長祥也睡下了,不知他有沒有掛念遠在40里之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