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對話 >

前民政部慈善司司長王振耀做客《對話》談慈善的力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5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期《對話》節目《慈善的力量》將於2011327日晚2155CCTV2財經頻道播出)

 

《對話》主持人:陳偉鴻

 

嘉賓:

 

王振耀  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

王奕歐   瓷娃娃關懷協會會長(民間慈善組織)

黃如方   瓷娃娃關懷協會發起人兼項目主管

     萬通公益基金會秘書長

    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近幾年,中國公益慈善業經歷了快速發展期。2005年以前年度慈善捐贈額為100多億元,2005年後超過了300億元,2010年全國捐贈公益善款額超過了700億元。目前我國的基金會數量已經達到1843家,其中,非公募基金會有846家,佔到43.4%。一方面是國人不斷高漲的慈善熱情,另一方面是接連觸動公眾的慈善事件。財富如水,應該如何匯入慈善的激流?

56歲的王振耀在2010年的中國慈善業畫上了令人矚目的一筆,全國的70萬孤兒從此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但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放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一職,轉過身成了一名教書匠,就任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就在常人的不解和家人的不贊成下,他依然下定決心,並説自己的跳槽是個人的第二次轉型。伴隨著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壯大,他推動了許多制度和體制的生成和變遷。

 

1、慈善的種子,一個饅頭點燃王振耀做慈善的心

 

陳偉鴻:時間額回溯到1960年,那個時候的王先生還是一名學生吧?

 

王振耀:小學生。

 

陳偉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畫面是一個大饅頭,小學生、大饅頭、公益慈善,這之間會有什麼樣的關聯?

 

王振耀:其實我要説的這不是一個大饅頭,是一個小饅頭。那個時候的人像我在1960年,尤其是在農村,那三年自然災害,我們都吃不飽,我當時幾乎是餓得站不起來了,這個時候我們村裏邊當時來了一些民工,他們看到像我這樣的孩子餓得那種情況,他們就節約下來一個饅頭塞到我的手裏,説拿回家自己吃去吧。那使我記一輩子,比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饅頭要小得多,但我記得印象很深。

 

陳偉鴻:其實當時你也沒有想到我將來長大了會怎麼樣,但總是記著這件事,就是像一顆種子一樣,不斷地在適合的那種環境下,再遇到其它事就馬上又發芽,馬上再成長。

 

陳偉鴻:我們不妨再來翻下一頁的慈善日誌,看看這上面記錄了什麼。時間來到了1997年的65日,這是在大涼山拍的一張照片,這個時候王振耀先生的身份應該是民政部的司長。

 

王振耀:那個時候是我到民政部救災救濟司上任的第一個星期,我是第一個出差就是到大涼山,大涼山腹地,一般當地老百姓叫龍頭山,龍頭山産生了大滑坡,大滑坡有一百多戶房子,整個就被摧毀了。遇難者是一百多人,那個景像是非常慘。那麼到了之後,大家苦難之中都要求馬上給糧食,馬上給資金,討論恢復重建。

 

陳偉鴻:其實他們的這種馬上對於我們當時的工作來説,是不是很難實現的一個願望?

 

王振耀:很難實現,我就説這怎麼辦,問我的助手,助手説那沒辦法,過去都這樣,咱們趕快從錢包裏拿錢出來看望災民,表示慰問,這當時就給我又一個很深的印象,我説這老百姓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怎麼只能拿自己錢包裏的錢呢,這個災害管理體制好像應該調一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