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對話 >

央視《對話》現場,激辯物聯網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1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CTV《對話》供稿

    (本期節目將於2010年11月7日晚21:55在CCTV財經頻道播出)

    陳偉鴻 央視《對話》欄目主持人

    嘉賓:

    劉海濤 國家物聯網首席科學家

    李廣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姚志堅 中國移動寧波分公司總經理

    5年前,當比爾蓋茨在他所寫的《未來之路》這本書中第一次提到物聯網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如今,物聯網卻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名詞,被稱為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行業炒,企業炒,城市也在炒。

    物聯網正以一股洶湧澎湃的發展浪潮席捲全球,歐、美、日、韓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將物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性計劃。日本的“i-Japan”,歐洲的“物聯網行動計劃”以及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等計劃紛紛出臺,而這一次,中國與這些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並能做到部分領先。在國家即將出臺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中,它也成為最耀眼的一顆星。但是在點石成金的光環籠罩下,呈現的是各種亂象和誤讀。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物聯網?各方專家現場PK。

    陳偉鴻:為了了解大家是如何認知物聯網的,在今天節目之前,我們也特別聯合了騰訊網做了一個相關調查,看一下調查結果,這是4千個調查樣本之後的樣本呈現。我們的問題很簡單,説物聯網到底是什麼?我們看到選項最高的應該是第三個,是ID系統或傳感器加上互聯網。排名第二的是有30%的人認為物聯網它就是互聯網應用的一個深度的延伸,還有16.65%的人認為説它是機器到機器的一種連接。

    劉海濤:如果我來選,正確的應該是第四個,傳感網。

    陳偉鴻:那你能不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就是物聯網到底是什麼。你看我們那麼多人選擇了第三項,ID系統或者傳感器和互聯網嫁接一下,它可能就變成一個物聯網了,在你的理解當中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概念。

    劉海濤:對。物聯網準確這麼説,物聯網是以感知為目的的物和物互聯的綜合的信息系統,我這塊可能有點拗口,簡單説八個字形容,物物,互聯,感知,系列。它從學術角度來説叫傳感網,物聯網可能大眾化的説法。

    陳偉鴻:它和我們現在已經廣泛應用的互聯網,或者説是通信技術,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一些區別,或者我們怎麼來界定説到底什麼是屬於這個領域,什麼是屬於那個領域?

    劉海濤:舉個例子,比如演播廳裏面,如果在演播廳裏面布上物聯網的感知消防系統的話,如果説這個演播廳裏面在那個位置,它失火了,物聯網會告訴你火就這麼大,就在這個地方,實現一個定向定量的破滅,如果把整個大樓都連成一個網絡的話,在失火的時候,在大樓裏的人很快就可以通過手機知道我該選擇哪條逃生路線。消防隊員出發前就知道整個大樓的火勢佈局和人員的分佈情況,這樣他出來的時候,就有整個大樓的救火的預案,不至於到現在消防隊員到現場,戴防毒面具,一頭衝進火海,自己燒傷了,裏頭沒人。

    陳偉鴻:如果僅僅在一個空間當中安裝了傳感器,他僅僅能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比如煙霧探測器,知道這裡有火災了,但如果是物聯網系統的應用,你可以精準到到底哪一層哪一個角度出現了多大的火情,你都可以知道,甚至他還可以緊接著傳遞給消防人員等等。

    劉海濤:對,可以這麼理解,他的感知更精準、更準確,但這個“更”字裏面蘊含著全新的一套技術體系,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差別,更高的是本質上的差別。比如大家經常説的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它是一個傳輸的網絡。比如我們打電話,發個短信,我是把數據從我這傳給了你,這個過程就完了,系統不需要了解內容,而物聯網是以感知客觀物理世界為目的的物和物互聯的體系。

    陳偉鴻:如果剛才這樣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傳感器和物聯網之間的區別,我覺得還是要你告訴大家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延伸應用之間有什麼區別。因為物聯網的英文名稱其實是internet of things,是物和物之間的互聯網,在我的理解當中,它應該是互聯網的一個應用的延伸,或者説是升級版,這麼理解你覺得準確嗎?

    劉海濤:中國物聯網所説的,因為語言不一樣,中國物聯網都是指以感知為核心,IOT是基於GPI協議的物和物的互聯。物聯網的特徵,它不是物和物的互聯,而是感知,更多的是一種群體效應的社會化的感知,這個是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