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6日訊(實習記者李璧琴)據加拿大《環球郵報》12月23日報道:雖然日耳曼人似乎對債務危機有些咬牙切齒,但柏林方面的消息顯示它其實並沒遭受任何沉重損失。事實上,德國的出口正迅速發展,而且2011年的整體經濟增長幾乎使所有歐洲國家乃至美國都黯然失色。所有這些讓人們不得不心生疑竇:德國對於修復危機並不是那麼熱切,這到底是早有預謀還是單純巧合?
德國是個出口量居世界第三的大國,僅次於中美兩國,而今的出口還處於持續攀升之中,這全得益於債務危機。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打破全球金融體系以前,1歐元可兌1.6美元。考慮到這樣的嚴峻形勢,德國方面十分焦慮,擔心德國商品會由於價格因素被擠出國際市場。然而,希臘幫著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引發了債務危機)。
現在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了約18%,每歐元只能兌成1.31美元,這對德國製造業者是一大安慰。現在讓我們試想,如果債務危機沒有發生,希臘、愛爾蘭以及葡萄牙也就不需要救助,歐元這一共同貨幣也就不會經歷一場生存危機。那麼毫無疑問地,歐元的匯率會持續走高,但是會有多高呢?
加拿大皇家銀行的投資機構對此做了估計。在這周倫敦和多倫多之間的電話會議上,通貨戰略家艾爾薩提出了這樣一個構想:假想歐元在沒有危機發生的情況下流通,1歐元將可兌換1.6美元,最高或達1.7美元。然而反思十年前——那時歐元和美元幾乎是等值的,這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了。如果歐元走高到如此地步,那些德國出口商想必該捶胸頓足、痛心疾首了。
毫無疑問地,2011年德國的國內生産總值預計增加3.1%,僅次於瑞典(歐盟成員國,但不使用歐元)。據德意志銀行估計,明年的增長幾乎持平,但考慮到目前各地的緊縮狀態,這也確實是成績斐然了。2012年,不論大小強弱,所有的歐元區國家都將經歷經濟緊縮,無一倖免——意大利則已早早陷入經濟衰退的泥沼。
德國成為經濟巨頭實非偶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就認識到出口是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消除貧困和生成高價值工作的最好方法。確實,1960年時,僅西德就獲得了全球貿易的近9%——超過了美國市場份額的一半。到1990年,剛統一不久的德國取代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然而,統一也給德國帶來了沉重一擊。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最近8、9年前,德國的經濟平均年增長率僅為0.5%,它也由此被稱為“歐洲病夫”。
對此,德國採取了對內貶值、增加投資等一系列措施,來增強德國的競爭力。這些方法很是奏效。經合組織表示從2000到2008年,德國平均勞動力成本下降了0.5%,而與此同時,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勞動力成本都大幅飆升。
除了出口量激增,德國的經常帳盈餘也已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在它出口量及經常帳盈餘走高之時,其他的歐元區國家多呈現下降之勢,而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歐洲弱國,它們的赤字仍然十分嚴重。
現在德國處境十分尷尬。如果要修復危機,它必須減少預算赤字,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營業稅、官樣文章並降低勞動力成本。隨著其他國家生産力的恢復和提高,競爭會逐漸激烈,德國公司肯定會遭受損失。
德國一直公開反對危機,也對自己作為援助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的首要贊助商這一現狀非常憎惡。它還一直對芬蘭和荷蘭等富裕的歐元國家施壓,讓它們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投入大量資金。事實上,在解決危的過程中,IMF所起的作用遠比德國突出。
德國一直在抗議,卻也享受著歐元匯率降低帶來的好處,並且,它也深知歐元區眾多國家的赤字成就了德國一路飆高的出口額。而在過去兩年裏,除了一些比較可怕的頭條新聞,德國並沒有遭什麼大罪。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