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生在貧民區,但7歲的女孩莎麗不會輟學,家裏再過得緊巴巴,也會一直送她上學。在巴西,學齡兒童的受教育及健康都有保障,這是因為“家庭補助金”計劃的實施。
“家庭補助金”計劃是有著巴西特色的著名扶貧措施。該計劃把貧困家庭分為兩種,一是赤貧,指人均月收入低於50雷亞爾的家庭,二是貧困家庭,指人均月收入在50-100雷亞爾的家庭,政府按人數不同向他們發放每月15-95雷亞爾的現金補助。要領到補助金,先決條件就是必須保證讓家裏的孩子上學(6-15歲的學生到校率須在85%以上),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目前全國已有1100萬個貧困家庭享受這種政府補貼,惠及全巴西1.83億人口的將近四分之一。
巴西政府的很多津貼政策是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到了盧拉執政的2003年向全國推而廣之。這些政策的實施,使近3年來貧困人口下降的絕對數量超過前十年的總和,近4年來有700萬人脫離了赤貧,對巴西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和教育挂鉤的現金補助政策已經被其他國家拷貝。
盧拉在8月30日召開的內閣會議上還決定將2008年用於社會福利的預算由部門上報的118億雷亞爾增加到165億雷亞爾,據報道,新增的47億雷亞爾就將主要用於“家庭補助金”計劃。據悉,為保證巴西27個州5500個城鎮的貧困家庭都能領到政府補貼和救濟金,政府還在27個州都設立了司法服務所,免費為貧困人群提供服務,設想非常週到。
當然,也有人擔憂,通過國家財政直接救助窮人存在“風險”,在國家財政收入較寬裕的情況下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貧民把政府救助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緊急救助,那麼一旦巴西經濟疲軟,政府的現金援助日漸枯竭,那些目前已經擺脫貧困的窮人很可能再度陷入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