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和孫雁鳴船長一起在三條船上共過事。
時間最長的是現在的“海洋六號”,最短的是“探寶號”,其次是“海洋四號”。
我們相識是在“探寶號”,那時他任了幾天見習大副,我是個剛畢業毛頭小夥子。我們真正共事是在2007年初——那時,他已考取船長證書,到探寶號擔任大副。
初到這裡,他不太適應。他經常和我們這些“老探寶”一起探討操船、指揮護航船、規避危險障礙物等作業要點。我們配合很默契,都學到樂不少東西,遺憾的是2007年底,因為工作需要,他調到其他船任職,我們的合作暫告段落。
第二次和孫雁鳴共事在“海洋四號”。2008年底,剛考過大副證書的我到“海洋四號”任見習大副。這回,輪到時任大副的孫雁鳴領我上路了。
“海洋四號”的作業方式和“探寶號”完全不同,主要進行地質取樣為主,輔以海底攝像、海底拖網等調查。這些作業方式,是我沒有經歷過的。由於經驗欠缺,剛開始幾次停船,速度控制得不很理想,結果離預計位置有偏差。為此,孫雁鳴不厭其煩地指導我,還親自給演示操縱要領。經過幾番實踐操作,我終於悟出了一些竅門,掌握了操作要點,將船順利停在預定位置。
年底,孫雁鳴以傑出表現,晉陞“海洋四號”船長,成為當時船隊最年輕的遠洋船長。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出色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出海生産任務。2009年6月,他被派到“海洋六號”船,我和孫雁鳴在的第二次合作畫上圓滿句號。
第三次共事是在“海洋六號”。2009年10月,我很榮幸被選派到上海接船,擔任海洋六號的首任二副,和時任大副孫雁鳴又一次攜手。
“海洋六號”船交付使用後,我們留在海洋六號工作,配合越來越默契,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拍檔。2010年底,“海洋六號”船首次進塢修理,當船到達菠蘿廟船廠時,需要在船塢邊上的只有不到200米寬的江面掉頭。在沒有拖輪的協助下,孫雁鳴利用“海洋六號”的良好的操縱性能,完成了一次高難度的原地旋回掉頭。
他在分析氣象資料方面也頗具經驗。2011年4月,“海洋六號”在東沙海域執行生産任務,多次遇到強冷空氣的影響,不得不中止作業到附近的南澳島避風。當船抵達台灣淺灘附近海域時,海上的風力增大到7-8級,船舶搖晃非常劇烈。有了第一次經驗教訓後,之後幾次冷空氣,孫船長果斷下達避風命令,在大風到達之前抵達錨地避風,既減少了船舶的風險,又增加了人員的舒適性。
一晃在“海洋六號”工作3年了。孫雁鳴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加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