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傅蘇穎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6日在例行發佈會上指出,受歐債危機持續的升級、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的形勢將更加嚴峻,要實現全年的工作目標面臨的壓力將更大。
根據早前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出口同比增幅僅有1.0%,大大遜於此前業內人士預期的8.6%。
對此,沈丹陽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當月我國對歐美的出口大幅度下降所導致。他透露,“7月當月中國和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大概是480億美元,同比下降8.9%。”
沈丹陽坦言,當前,歐債危機進一步發展升級並趨於惡化,以及歐盟各國進口需求急劇下降,並已超出很多專家的預判。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今年以來我國和歐盟的貿易額嚴重下降,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出口總體增速的第一位的因素。”沈丹陽指出。
針對上述情況,沈丹陽指出,未來還將從兩方面採取措施。一方面將繼續認真落實國務院確定的支持外貿穩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要幫助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改善貿易環境。另一方面,要繼續推動企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方面下大的功夫。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伴隨外貿增長下降的還有今年外資的持續下降。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7月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72家,同比下降7.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5.8億美元,同比下降8.7%。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在7月份還延續了此前的下行趨勢進一步走低。
對此,沈丹陽分析認為,今年外資持續下降主要有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的原因。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加強,歐洲債務危機尚沒有妥善解決方案,國際金融市場較為動蕩。另外,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國家成為跨國公司戰略佈局新的熱點等等國際多種因素,導致全球直接投資流向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
從國內來看,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國內市場需求還沒有完全釋放,使我國吸收外資的競爭優勢有所弱化。
綜上所述,沈丹陽表示,此前雖報告過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增長,儘管出口增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但仍然是全球十大貿易體中增速最快的。受歐債危機持續的升級、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可以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的形勢將更加嚴峻,要實現全年的工作目標面臨的壓力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