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暑期過半,國內院線影片檔期爭奪戰再次拉開序幕。有院線負責人告訴筆者,8月10日6部影片同日上映,8月17日7部影片同時進入院線,而這些在同一檔期甚至同一天。
“火拼”內地票房的電影幾乎都是國産電影。隨著國産電影告別“國産電影保護月”的日期日漸臨近,行業內逐漸出現了埋怨影院不給國産片放映空間、電影人呼籲行業內繼續出臺保護國産電影措施的聲音,雖不成氣候但仍然引人深思。
筆者雖常去影院,但卻很少掏錢買票觀看國産電影。幾乎和周圍所有同齡人一樣,筆者基本上只通過視頻網站等經濟實惠的方式接觸國産片。任何一部電影,無論投資大小、主創陣容強弱、後期水平高低,只有為觀影者帶來休閒娛樂的享受,才能讓花錢進入影院觀看電影的消費者産生值得的感覺,帶動身邊更多的人進影院觀看影片,國産片亦如此。
自從今年好萊塢進口大片配額放開後,國産片片方幾乎都將好萊塢大片視為“好萊虎”,人人自危地開始琢磨著如何佔領影院中“一畝三分地”,説服影院多分幾個場次給自己。實際上,勉強迎合業內部分人士實行“國産電影保護月”相關保護措施的院線,卻為保護國産片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部分院線經理甚至向筆者抱怨稱,截至目前,電影院的票房增長速度已大不如往年,增幅幾乎降為零,票房收入與去年持平,甚至很難維持影院的基本成本開銷。電影院既要保護國産片,少上進口片,又找不出幾部吸引票房的國産片保證票房收入,部分影院面對不斷上漲的地租、物價苦不堪言。
就在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不斷有聲音質疑院線“唯票房”而論,不給國産電影留出放映空間之時,院線也開始集體發聲,以實際而有力的數據證明市場選擇的殘酷。的確,在我國院線、影院經營者心中,進口片從先天上就比國産片具有更多優勢,在同樣難以預測票房的情況下,他們大多都會選擇把更好的時段、放映廳留給進口片。而這也恰恰與消費者長期的市場反應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就算部分片方會跳出來稱國外有大量的電影投資,眾多大牌導演、演員支撐電影,吸引更多票房,我們也不能否認,類似《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等中低成本的歐美影片依然在國內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有影院經理為筆者舉例,如果一部大投資成本的國産悲情戰爭片和一部輕鬆、幽默,毫無宏大背景的進口動畫電影相比,大多數消費者依然會選擇後者。如果連消費者都選擇了進口片,影院又有何道理堅持播放上座率低的國産片,白白浪費放映資源呢?
因此,我們還是希望國産電影片方和國內電影人,不要總從客觀上尋求投資不足、陣容不夠強大的“先天性缺陷”,也不要總是埋怨院線、影院不給國産片機會。對於影院來説,只有真正高質量、符合消費者觀看需求的電影才有“支配”檔期、獲得“保護”的權力。院線“保護”不齣電影的票房。從上遊提升電影製作品質,才是吸引觀眾、保證票房的真正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