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沉降歸罪“老天”天定高速為何無法取信於民?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4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趙勇鋒

  儘管對於天定高速出現的問題,官方已經給出了説法,但從網絡輿論來看,顯然並沒有消除公眾的疑慮,有不少網友質疑,“老天”是否又成了工程質量的替罪羊?

  平心而論,這次天定高速出現的“路基沉陷”、“路面破損”等問題,是否是強降雨造成,質疑者缺乏實據,多是發自本能地“拒絕相信”是天氣原因。對於社會心態而言,“無論如何都不相信”與“無論如何都相信”其實同樣缺乏理性。因此我們有必要思考,天定高速為何令公眾質疑連連?

  首先,“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敏感詞彙,很容易引發社會情緒。“開著世界上最貴的車,用著世界上最貴的油,行駛在世界上最貴的公路上”,從這個流傳甚廣的段子中,不難看出公眾對高速公路收費太高的強烈不滿。“公路”本應立足在 “公”字,突出其公共事業的屬性,但本應造福民眾的高速公路異化為民生之痛,就難怪公眾心生怨憤。

  其次,公眾的質疑也源於對權力腐敗的焦慮。在剛剛過去的北京特大暴雨災害中,許多主流媒體熱情謳歌“公民社會美麗剪影”的出現。與公民意識覺醒相伴而生的,是民眾對公共事務參與熱情的高漲,而微博等新媒體的興起,儼然使互聯網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從大的方面説,腐敗已經成為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往小的方面看,腐敗影響著每一個社會個體幸福度的提升,因此腐敗問題自然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有多少豆腐渣工程,就隱藏著多少權力腐敗,當耗資87億的高速公路頻頻出現問題,“腐敗”一詞自然在公眾的心頭油然而生。

  再次,沒有及時做到信息公開,也是引發輿論質疑的重要因素。讓人不解的是,官方的回應為何總是姍姍來遲陷入被動?為什麼總要等到輿論沸騰再去回應?假如天定高速一發生問題,官方就迅速展開調查並在第一時間向公眾説明情況,還會遭遇如此聲勢浩大的質疑嗎?更讓人不解的是,明明回應已經失去了最佳契機,然而依然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公開,對一些關鍵問題避而不談。假如官方能夠説明天定高速的建設標準能夠承受多大的降雨強度,而今夏的降雨量又有多大,顯然更有説服力。

  另外,公眾的質疑,還因為相關方面公信力受損而引發公眾的“習慣性不信任”。天定高速在去年建成通車不久之後,即出現過嚴重的質量問題,在社會和媒體的追問之下,官方表示將“深入調查”,並將結果向社會公佈。然而近一年過去了,人們望眼欲穿也沒等來調查結果。“狼來了”的故事只要在政府部門上演一次,人們就習慣性地相信還會有第二次。由此可見,誠信對公權力是多麼重要。

  因此,面對公眾即便缺乏理性的質疑,相關方面也不應感到驚詫不解,而在某些方面,有必要應該深刻反省。

熱詞:

  • 老天
  • 取信於民
  • 腐敗
  • 高速公路
  • 公路
  • 沉降
  • 路面破損
  • 深入調查
  • 權力腐敗
  • 降雨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