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缸壁上刻有“周大豐”字樣的醬釉大缸,究竟訴説著怎樣的一段身世?家住大興集的張先生向本報自曝家中也有一口刻著“周大豐號”字樣的神秘大缸(8月3日10版曾報道的“周大豐”醬釉缸終物歸原主)。
8月7日上午,張先生父子倆頭頂烈日,合力將這口大缸抬到了安徽省文物鑒定站,請官方機構的專家過過“法眼”。五分鐘後,專家斬釘截鐵地斷代:這口缸只是清末民初一般商號所用的器皿,有家族傳承價值,文物價值卻不高。
相隔千里冒出相似大缸
湖北仙桃的盧先生,帶著家中祖傳的一口醬釉大缸特意來合肥一家收藏公司鑒寶(本報曾報道)。外表看,其貌不揚的大缸上刻有“周大豐號”四個神秘漢字。然而,收藏公司請來“專家”卻給出了喜出望外的鑒定結果,説是唐宋年間的寶貝,估價則在120萬左右。
看到本報報道後,家住合肥大興集的張大爺激動地打來電話,自曝他從外祖父那裏繼承了一口幾乎一模一樣的大缸。缸壁上也刻有“周大豐號”四個繁體漢字。
還真是奇了怪了,這刻有“周大豐號”字樣的神秘醬釉大缸,竟然出現在相隔千里的湖北仙桃和安徽合肥? 此時,人們心頭巨大的疑團,莫過於揭開“周大豐號”這四個漢字的神秘代碼。
“收藏公司説,那口缸能值100多萬?”大興集的張大爺眼裏閃爍著不可思議。在本報記者的建議下,張大爺願意帶上寶貝另請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過過“法眼”,看看這口缸究竟什麼來頭,又到底值不值錢。
商號名稱道出大缸年代
7日上午,安徽省文物鑒定站請來陶瓷專家張耕當場鑒寶。張耕彎下腰,細細端詳後作出判斷:“‘周大豐號’是指一家叫‘周大豐’的商號,換句話來説,這口缸實際上是這家商號日常所用的器皿。”省文物鑒定站的瓷器專家張耕介紹,商號、票號直到清末才出現衍生。從年代上分析,這口醬釉大缸絕對不會超過清末。
“‘周大豐號’四個漢字用的是魏碑體。只有在嘉慶道光之後,市面上才逐漸出現由魏碑體書寫的印刷品。”瓷器專家進一步推斷説,大缸應該是民國年間的産物,這口壇子口徑足有30厘米,因此極有可能是用來盛放稻穀的。從材質上講,這口醬釉缸屬於陶胎,做工稱不上精美。
傳承家族歷史也有價值
現年70歲的張大爺告訴記者,這口缸還是從外公家搬來的。“解放前,我外公在宿州路合肥三中附近開了一家藥鋪。”張大爺説,這口大缸一直用來盛水,用上自來水後,他也沒舍得將這口缸扔了。
張大爺的兒子告訴記者,老人家多念舊,2006年拆遷那會兒,父親都沒舍得將這口笨重的大缸丟掉。直到看到報紙後才發覺這口大缸可能還有點名堂。
安徽省文物鑒定站的專家表示,這口醬釉大缸雖文物價值不高,卻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歷史。至於所謂專家給出的“唐宋年間”産物的鑒定,則純屬忽悠藏家。
省文物鑒定站透過本報提醒市民,鑒寶最好找官方認可的文物鑒定站,切勿輕信一些打著“文化收藏”招牌的私人公司。這些私人公司往往故意抬高物品的價格,“誘使”藏家將物品委託銷售,然後從中賺取所謂的“保管費”、“鑒定費”、“宣傳費”等等。
權威機構給出的“鑒寶”結果雖無驚喜,但張家父子倆也算解開了心中謎團,了了一樁心事。張大爺的兒子説,一口缸沉澱了家族一段歷史,不管值錢不值錢,他都會善待這口大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