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以教師流動抑制擇校風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9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李 丹

  擇校問題一直是困擾廣大學生和家長的一大難題。“擇校即是擇師。我們要在義務教育階段通過實施區域內校長、教師的交流互動,解決學校內在資源的不均衡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高洪表示,“在推動師資流動方面,浙江省嘉善縣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嘉善縣義務教育的硬體部分已基本實現了均衡發展。“通過搬遷擴容,一些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已超過城區學校。但要想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我們感到,關鍵是教師隊伍,優質師資均衡才是真的均衡。”嘉善縣教育局局長包慶余説。

  為切實解決多年來縣城學區生源分佈不合理、學生無法就近入學、擇校熱和教育資源浪費等問題,從2010年開始,嘉善縣利用部分學校搬遷擴容和學校更名的有利時機,首次打破城鄉二元的招生體制。“比如泗州小學,以前是一所城鄉接合部的農村學校。搬入新校區後,我們先後流動了11名骨幹教師到該校,還選派了縣教育研訓中心副主任陳岳峰擔任校長。兩年下來,泗洲小學已成為我縣的又一所優質學校,不僅學區生源紛紛‘回流’,城區的其他家長也想把孩子送進來。”包慶余説。

  教師流動工作順利開展,關鍵是在建立健全流動機制上下功夫。嘉善縣提出教師流動應立足“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完全尊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個人意願。為鼓勵教師多向農村學校流動,嘉興縣為農村教師提供的待遇高於城鎮教師,不僅工資高於縣城,還可享受農教津貼、獎勵以及上下班免費班車接送。教師的職稱評定也與是否有農村執教經歷挂鉤。去年,嘉善縣報名參加流動的教師達296人,實際流動188人,其中95%是首次流動。

  教師流動只是手段,是否能讓流動教師找到充分發揮作用的舞臺,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決於後續管理。通過“一室一檔一網一地一窗口”的“五個一”建設,嘉善縣建立起名師工作室、流動教師業績檔案、教師流動網、學科基地和宣傳窗口,努力為流動教師搭建交流成長的平臺。

  語文教師王智殊去年從縣城的泗州中學流動到位於農村的楊廟中學。“流動後,我感受到兩所學校的很多差異,體現在教學中都是新的挑戰。”一次她發現孩子們很少閱讀名著,就在課上專門為他們介紹了《悲慘世界》。“沒想到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以至下課鈴響了還要我繼續講。”從那以後,王智姝為學生開設了名著微型講堂,學生們也從被動聽老師講解到成為講解主角,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適度的名師、骨幹教師流出,不會影響原學校教師的整體質量,相反會給老師們多一種體驗、多一個平臺。”嘉善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丁土根説。

  教師流動工作實施一年來,嘉善縣的擇校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前每到開學前,就會接到無數的電話,都是為擇校而來的。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基本沒有了。”包慶余説。嘉善縣實驗中學八(7)班學生家長汪濤告訴記者:“教師流動從客觀上增加了家長擇校的難度,主觀上消除了擇校的意願。從學生家長的角度上講,我認為是個好事!”

熱詞:

  • 教師業績
  • 嘉善縣
  • 以校為本
  • 城鎮教師
  • 擇校熱
  • 尊重教師
  • 家長擇校
  • 流動機制
  • 教師隊伍
  • 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