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奧運會期間,和我國選手奮勇奪金一樣,匹克體育、淄博陶瓷等“中國製造”産品為倫敦奧運會增色不少,顯示出海外擴張的強勁勢頭。然而,近來不少“中國製造”又在加速轉移至東南亞等勞動力更為便宜的地區,有人甚至稱之為“離歌”四起。
“中國製造”將走向何方?專家認為,中國製造業“擴張”與“出逃”並存,是經濟轉型的典型表現,由低端製造業向高技術含量製造業轉型是中國經濟升級的必由之路。
擴張加速走品牌之路
“中國製造”在奧運會用品上可謂獨領風騷。根據奧運會官方網站信息,倫敦奧運會900項不同種類的奧運官方紀念品中“中國製造”佔到65% 。
奧運會只是“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集中體現之一。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産值中所佔的比例已達到19.8%,超過美國的19.4%,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在世界並購市場上動作頻頻。今年以來,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廣西柳工並購東歐最大的波蘭工程機械企業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山東重工獲得全球豪華遊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75%的控股權……
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海外並購60起,涉及金額194.20億美元,同比增長23.8%。而據摩根大通的一項統計,早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作為收購方的並購交易額已排在美國之後居全球第二位。
轉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不過,與此同時,在青島、威海等地,記者感覺到了“中國製造”向外轉移的態勢。原本看重中國廉價勞動力的一些韓國企業,開始考慮如何向東南亞等勞動力更為廉價的地區轉移。1994年在威海建廠生産佛龕的暎林企業董事長姜永逸説,最近三年工人工資水平以每年20%的平均速度增長,大大高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和企業能承受的程度。
一邊是“中國製造”影響力增大,一邊是“外逃”,中國製造業到底將走向何方?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説,一些低端勞動密集型産業具有明顯的梯度轉移性,從美國轉至日韓、再由日韓轉至中國,現在再到東南亞,哪勞動力及資源有優勢,就會轉向哪。
長期研究國際經貿關係的山東財經大學教授王蔚認為,“中國製造”品牌擴張和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並不是一個層次,前者是“做強”的表現,後者卻是競爭“淘汰”,是中國經濟轉型及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典型體現。但在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也不能忽視傳統製造業萎縮對就業等方面的影響。王蔚説,目前受歐債危機等影響,國外一些企業的資産變得更便宜,中國企業應適時走出去,這對技術和市場都有利,品牌走出去後賺得更多收益,即使部分生産也隨著轉出去,對整個國民福利來説也會更加有益。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