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葉縣扶貧“組合拳”萬餘農民摘“貧帽”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沒想到60多歲的人了,靠養蜂的手藝還能發家致富,多虧了村裏的互助合作社幫了俺的大忙。”河南省葉縣常村鎮西劉莊村孔凡花高興地説。

  孔凡花一家5口人,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多少年來也過慣了窮日子。後來,村裏成立了互助資金社,她借了6000元開始養蜂,從開始的幾箱發展到現在二三十箱,每箱蜂年收入近500元,在她的帶領下,全村養蜂發展到6家,戶年均養蜂年收入1.5萬元。在葉縣像孔凡花一家通過扶貧開發走上富裕路的農戶還有很多。

  近年來,葉縣把扶貧開發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扶貧過程中不再局限于送油送米、送衣送被的傳統“輸血”扶貧模式,而是讓農民學會自力更生,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功能轉化。在科技和産業化扶貧、貧困村互助資金、整村推進、“雨露計劃”、移民搬遷、小額信貸貸款這組漂亮的扶貧攻堅“組合拳”的作用下,貧困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貧困農民的脫貧信心不斷增強,致富步伐不斷加快。

  以産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是葉縣破解扶貧開發難題的金鑰匙。該縣大打産業牌,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以此來輻射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引進雙匯集團萬頭現代化養豬場項目落戶夏李鄉,拉動了南部4個山區貧困鄉的畜牧養殖産業。

  “俺主要是養母豬,每年共有7~8窩小豬,每窩10~16個小豬,一年光小豬凈掙1.4萬餘元。”通過養豬脫貧致富的夏李鄉油坊頭村村民王增臣扳著指頭算著自己的收入,喜得合不攏嘴。

  同時,該縣還安排80萬元科技扶貧項目,在田莊鄉大莊、張林莊等6個貧困村建成了千畝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帶動604貧困戶從事專業化蔬菜生産。去年,涉及項目區的604戶貧困戶總收入1050萬元,戶均增收1.7萬元,人均增收4470元以上,項目區農戶通過在基地務工、販運蔬菜等,拉動6個貧困村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230元。

  有了産業做支撐,貧困戶發展産業的資金瓶頸得到了破解,葉縣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70個村建立了資金互助社,並且都已正常運轉。目前,上級財政已累計投入1170萬元,帶動社員繳納互助金169萬元,種子資金已達1210多萬元,累計發放借款3655萬元,7800多戶農戶參加了資金互助社並得到了有效的資金扶持。

  “這種扶貧方式,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産業所需的資金,促進了貧困戶通過發展種植、養殖産業來脫貧的步伐。被國務院扶貧辦稱作‘葉縣模式’,納入‘十二五’扶貧規劃,在全國予以推廣。”該縣扶貧辦負責人説。

  在此基礎上,為增強“造血”功能,葉縣靈活開展“雨露計劃”,採取校企聯姻、巡迴辦班等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加大培訓範圍,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培訓效率,每年“雨露計劃”培訓就業在1000人以上。2004年以來該縣“雨露計劃”培訓共投入資金160萬元,累計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800人,轉移就業5500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2萬人次,讓10萬人掌握了一定的農業實用技術,提高了勞動技能,增加了收入。

  通過多種渠道的“造血”式扶貧,葉縣10年來共解決和鞏固溫飽貧困人口6.65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減少3.25萬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2025元增長到2011年的5934元,增長將近3倍,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劉迎旭 婁毅

熱詞:

  • 葉縣
  • 扶貧開發
  • 造血
  • 扶貧規劃
  • 扶貧攻堅
  • 扶貧模式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農民人均收入
  • 貧困村
  • 輸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