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彭一葦 實習生 朱顥瑩 向清平
水是江城之魂,戲水度夏是江城人的傳統,場館供求與安全防護也是江城近些年一直難以攻克的命題。
近日氣溫不斷攀升,記者再次走訪三鎮多家游泳場館,除了爆棚的人氣,夾雜的仍是場館太少的抱怨。對於需求如此龐大、季節性又過強的游泳場館,政府調節的平衡點到底在哪呢?
場館供不應求 野泳屢禁不止
今年,是武漢市第4年為中小學生提供暑期免費游泳服務,為期15天。35個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的游泳場所遍佈武漢三鎮。除市政府投資建設的4大天然游泳場外,還包括很多高校和小區游泳池。去年免費開放游泳期間,全市有38萬中小學生參與。“免費開放當然好,就是時間短了點”。在武昌水岸星城小區,帶孫女前來游泳的陳先生説。
免費期一結束,游泳池紛紛亮出收費價格。 在青山臨江游泳池、水岸星城小區游泳池以及英東游泳館,記者了解到,辦理游泳卡需要350元至600元不等,“條件稍好一點的游泳池,價格都不算便宜。”一位學生家長説。
即便如此,游泳場館仍供不應求。據統計,目前,武漢市登記開放的游泳場館約120家,相當於每8萬人才有一個游泳池。對於炎熱、江河資源豐富的武漢來説,更多的市民似乎只能選擇野泳。
泳池投入過大 政府沒法全買單
游泳場館為何出現如此懸殊的供求差?“根本原因還是游泳場館建設投資過大,而且運營季節性過強。”湖北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張繼濤説。“夏季供不應求,其他三季都是冷冷清清。要按旺季需求配場館,要麼把四季費用平攤到夏季造成會費奇高,要麼虧死。”曾經在泳池投資上遭遇滑鐵盧的高先生説。
據估算,一座上規模的露天泳池,至少要投入近300萬元;夏季,單水費一項就需10多萬元。暑期一過,多半游泳場館往往處於閒置狀態。盈利難,讓社會資本不願輕易進入這個市場。
而由政府買單,為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游泳服務,也不能完全緩解泳池的經營壓力。“學生多了,辦卡的會員來得就少了,對盈利還是有影響的。”武漢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負責人洪艷雲説。
武漢市十二中游泳館負責人劉建仁認為,管理一個泳池難度很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衛生要求等,都意味著成本支出。“免費期間,場場爆滿,給泳池增加了壓力。希望政府能提高補貼,以便給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市場政府都給力方能緩解游泳難
“可以把游泳場館區分為大眾公益性和商業性兩種。”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尙重生教授提出,大眾公益性泳池面向一般市民,收費較低;而商業性泳池則可面向有較高消費需求的人。這樣可滿足不同需求。
武漢臨江靠湖,建設天然游泳場具有先天優勢。上世紀50年代,在長江、漢水、馬滄湖、嚴西湖、黎明湖、朱家湖、墨水湖等水域曾有天然游泳池32個。但隨著湖泊減少、水質惡化等原因,天然游泳池數量急劇減少。“武漢應該繼續利用自身的天然條件,多開闢成本較低的天然游泳場。”張繼濤説。
張繼濤認為,要解決游泳難,需要市場和政府兩方面力量。經營者規模化經營,降低運營成本;政府制定政策,給游泳場館一定補貼。但最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大眾需求,政府有必要制定詳細規劃,如以社區為單位,按照居民數量分區推進游泳場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