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先厘清國民教育再論是否“洗腦”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30日 0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韓青(市民)

  香港教育局本學年在中、小學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但近日社會對課程內容有不少意見。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坊間對於推行國民教育存有一些誤解,將國民教育等同“洗腦”教育,但他強調實際教學時要“洗腦”很困難。(7月29日中新網)

  這一論爭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雙方好像都陷入自説自話的境地,部分民眾質疑依舊,官方回應則了無新意。在我看來,國民教育是否“洗腦”,這既要看對其內涵如何界定,也要看在實踐中怎樣操作。

  先説國民教育,對這一概念通常有三種認識,一是將其大體等同為愛國教育。可是何謂愛國?愛怎樣的國家?為什麼要愛國?愛國是不是意味著一定愛政府?假如有人生在德國納粹時期,是不是也要屠殺猶太人、侵略他國才能説是愛國呢?等等。把國民教育大體等同為愛國教育,這些基本問題就需要厘清。

  二是把國民教育界定為公民教育,一方面培養公民的個體意識,讓其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學會自由思考、分辨是非、識別真偽,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強化公民的集體認同感,包括家庭和社區凝聚力、民族和國家情感,使其有歸屬感,培養其規則意識,告訴人們如何做負責的公民。這也是一些國家所搞的國民教育,後一方面其實也包括了“愛國”的內涵。這種教育本身也允許和歡迎民眾討論和質疑,所以這非但不是“洗腦”,還能起到“反洗腦”之效。

  三是把國民教育界定為國情教育。讓公民知道國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有一個宏觀的視野,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基本的了解,按説這應該是客觀中立的,但對國情的解釋難免會摻雜進編纂者個人的理解,這就需要靠學校、老師和家長精挑細選“教材”了。

  説過國民教育,再來看“洗腦”。 所謂“洗腦”,是精神控制的通俗説法,這是指通過宣傳灌輸等手段使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改變以往的觀念、想法,成為某個組織或理念的效忠工具。這也是一些傳銷組織的最愛。

  “洗腦”能夠成功得益於兩點,一是利用人性固有的缺陷,投其所好,順手牽羊。二是以專製作後盾。德國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曾宣稱,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那是因為他用國家機器營造出人人噤聲的“寒蟬效應”。

  可見,判別一種教育是否“洗腦”既在於其內容,更在於其方式。在一個言論開放、思想自由、教育自治的社會中,“洗腦”很難奏效,所以香港民眾大可寬心。而香港官方要想説服民眾國民教育不是洗腦,就需要對其內涵作出明確界定,並用實例回應民眾的質疑,別只是老調重彈。

熱詞:

  • 國民教育
  • 洗腦
  • 愛國
  • 厘清
  • 反洗
  • 教材
  • 宣傳部長
  • 愛國教育
  • 教育界
  • 教育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