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前阿拉伯動蕩進入新的階段,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經貿政策正在出現實質性的調整。”在7月13日舉行的“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理論研討會”上,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表示,如果説在阿拉伯動蕩第一個“亂”的階段,中國的經貿政策是穩住陣腳、穩定觀察的話,那麼在進入“變”為主的新階段時,中國應該“主動出擊”、積極拓展經濟合作。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日估算了阿拉伯動蕩帶來的經濟損失:埃及、利比亞、也門和敘利亞四國最動蕩,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去年四國國內生産總值(GDP)蒸發了大約200億美元。埃及經濟在2010年增長 5%後,2011年增長不到2%;利比亞2011年 的 損 失 高 達60%,但今年隨著石油産量恢復到戰前水平,GDP預計增長 76% ;也門2011年的經濟增長為3.4%,2012年將再減少0.5%;敘利亞從2011年10月開始GDP損失超過60億美元。
李紹先説,目前阿拉伯國家懷有兩種心態。一種是轉型國家,以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為代表。它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有大轉變,希望能借鑒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也希望中國企業幫助它們重建。另一種是經濟基礎較好的海灣國家。它們憑藉著鉅額的石油美元在動蕩中暫時穩住了陣腳,但在全球經濟體系轉型的背景下,它們亟需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中國這樣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它們。
“實際上,中國政府正在抓住這次歷史性機遇,如很多部門已經在建立設立中國與西亞北非國家和平合作與發展基金,帶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民間資本以及該地區的國家資本參與阿拉伯世界的大建設。 ”李紹先説。
其中寧夏有著明顯優勢。目前我國把中阿經貿論壇定位於國家級論壇,給寧夏提供了一個中阿合作的舞臺、平臺和橋梁,寧夏可以有效地起到這樣一個作用。李紹先説:“寧夏中阿經貿論壇應該成為中阿政治、外交合作的舞臺和中阿經貿文化交流的平臺。東聯西引、東進西出,迎合阿拉伯國家轉型發展的需求,推動我國産業轉移,大力爭取海灣産油國的資金,參與我們國家在阿拉伯投資推動的大型項目。在做好中阿合作舞臺和平臺的同時,帶動寧夏的發展。 ”
(記者 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