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期盼“媽媽老師”多起來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有關報道,在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第一中學,有位名為王建平的女教師,8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通過“心靈之約”信箱,與學生通信5000余封,被留守學生親切地稱為“媽媽老師”。

  眾所週知,在我國勞動力要素市場調節的大背景下,出現了數以億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流動的壯觀場面,由此造成農村大量留守兒童現象的出現。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被託付給老人、親戚等照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存現狀亟待改變。

  調研走訪中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苦痛,不僅在於物質匱乏,更在於情感空虛。他們從小在孤獨中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容易在人際交往、性格塑造等方面出現問題。不論是學習障礙,還是人際關係的處理,抑或是青春期的成長煩惱,留守兒童都迫切需要外部力量的舒緩和支持。

  “媽媽老師”王建平的做法,就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這些孩子乾涸的心田。通過一封封書信,那些留守學生“沉默的聲音”得以表達,情感訴求也尋找到了表達的出口。在書信交流的過程中,王建平既要承擔“老師”的職責,給予留守學生思想引導和知識傳授;也要扮演“媽媽”的角色,給予這些孩子生活指導和情感慰藉。

  難能可貴的是,王建平不僅用細膩的筆觸、真誠的語言,通過“心靈之約”來感動這些留守學生,更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媽媽老師”的內涵。她多次從收入中擠出一些錢,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至於為學生買藥、將學生帶回家吃飯的事情,更是不勝枚舉。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關愛留守兒童,人們更多地把目光停留在“填飽肚子”。其實,與營養午餐相比,“心靈啟迪”的情感慰藉同樣重要。

  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而種子的生根發芽,自然離不開澆灌。一方面,我們希冀有更多關心這個特殊群體的“媽媽老師”的出現;另一方面,我們也期盼全社會都重視並行動起來,切實保障這些孩子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辦公室)

  許 滔畫

熱詞:

  • 媽媽
  • 老師
  • 留守兒童
  • 媽媽老師
  • 留守學生
  • 情感訴求
  • 知識傳授
  • 華中師範大學
  • 性格塑造
  • 買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