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用科技手段化解生産中道道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8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李亞玲 實習生 喬遷

  今年夏糧總産、單産再創新高,實現“九連豐”,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的1200余名科研人員功不可沒。圍繞“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體系發揮了哪些作用?近年來,為應對低溫凍害、高溫乾旱、赤霉病等病蟲災害,他們在傳播技術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

  農技推廣抓重點,輻射帶動千萬家

  “我們體系的科研人員每年都會深入生産一線開展農業技術展示與傳播活動。2003年,我們是對全村農民進行集中培訓。但這存在著問題,尤其是對年紀大的農民收效甚微。”肖世和説,如今,體系轉變了培訓方式。先由專家培訓縣鄉技術人員,再由其重點培訓種糧大戶等示範戶,最後由示範戶帶動普通農戶,讓農技走進千家萬戶。針對大戶和合作社,技術員們從政策、糧食價格、選種、糧食需求趨勢等方面對其進行培訓,增強其信心,並幫助其解決技術困難。“雖然參加我們培訓的絕對人數沒過去多,但覆蓋面積超過了以往。”

  據肖世和介紹,今年,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共培訓了255個示範縣以輻射帶動周邊縣區。以河南週口地區為例,10個縣中的5個示範縣帶動了整個地區的農技推廣。“我們的培訓是有針對性的,例如,今年陜西關中地區的‘一噴三防’工作是專門為防控吸漿蟲而展開的。”

  2011年8月,體系與農業部專家組聯合出版了《全國小麥高産創建栽培技術規程》一書,針對小麥從播種到收穫的各個環節提供指導。書中收錄了51個試驗站長根據當地生態環境寫成的文章,幾乎全國各縣的農民都可以從中學到因地適宜的農業技術。

  監控産業動態,解決生産難題

  監控産業動態、為農業部門提供決策信息,是小麥産業技術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體系這麼多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在生産中找問題。”肖世和笑言。每年,在小麥黃熟之前,植保專家及其團隊大多在外巡迴,發現問題便及時向上呈報。今年4月下旬,農業部在安徽召開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控會議,會上,體系的植保專家針對赤霉病重發問題提出建設性防控方案,有效抑制了災情的進一步惡化。

  保證“一噴三防”的落實是體系內全體科研人員的重點工作。每年,中央出臺政策後,4月初財政撥款到位,藥品由市(縣)級政府統一採購。“小麥在4月底開花,這之前必須噴藥,再晚就沒用了。”針對地方政府不同的反應速度,專家、技術員必須時時提醒,確保當地農戶噴藥不誤時。

  植保專家、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陳劍平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馬忠華率其團隊常年深入田間監測小麥長勢。今年,安徽省赤霉病重發,並對多菌靈産生抗性,該團隊將監測結果提供給安徽植保站,與其商量噴藥方案,並提出多菌靈和哪種藥品配合、如何調配的建議。

  “體系的每位科學家在生産的各個層面各司其職,化解了小麥生産中的道道難題。”肖世和總結道。

熱詞:

  • 赤霉病
  • 多菌靈
  • 一噴三防
  • 噴藥
  • 生産一線
  • 示範戶
  • 農技推廣
  • 科研人員
  • 農民
  • 全國小麥高産創建栽培技術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