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曙光
伴隨著豆粕期貨近期巨大的成交量和持倉量,該品種卻始終穩健運行著。這深刻揭示了國內期貨市場已發展至新的階段,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己躍升至新的層次,市場環境也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從歷史上來看,某一品種天量成交和持倉一般會孕育大的風險,其間一般會伴隨部分投資者爆倉、市場指責紛爭,直至招致監管政策的干預來化解風險。但從目前來看,這一幕並未在豆粕期貨上上演,體現了當前國內期貨市場運行的成熟性。如果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是對國內期貨市場規則體系的一次全面檢驗,那麼此次豆粕期貨在高持倉和成交量情況下穩健運行,可以説是對大商所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檢驗。
從持倉特點上看,目前豆粕主力合約遠離交割月,不存在交割月逼倉問題。儘管持倉總量仍然較高,但隨著市場創新發展步伐加快,更多機構投資者入市已是必然,也需要市場具有較大容量來承接機構投資者。從這一角度上來説,高持倉量和大交易量今後或許將成為常態,市場不必為此驚慌。
在豆粕期貨交易和行情發展過程中,一大亮點是監管層表現出來的自信態度和市場化舉措。據大商所有關人士表示,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是市場監管的底線,因此作為大商所成交最為活躍的品種,今年來豆粕期貨一直是風險監控的重點品種,特別是4月份以來交易所以更大力度動態監控各合約情況,動態測量風險,嚴防違規交易,保證了市場運行的穩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轉換劇烈、交易量最大的7月11日,當交易所發現有人通過微博散佈虛假消息時,及時通過官方微博説明情況,不致因通知衝擊力而在行情敏感時期影響市場正常運行,同時又正面説明了情況,不給虛假信息以空間,穩定了市場情緒。這一市場化監管方式給業內留下了深刻印象,交易所官方微博的辟謠信息引發了大量市場人士的轉載也説明了這點。而投資者參與相對較為理性同樣可圈可點。
當然,儘管目前豆粕期貨短暫降溫、運行穩健,但監管層依然應保持清醒,畢竟宏觀經濟環境還處於變化之中,外盤正處於熱炒氣候階段,合約持倉整體仍然較高,市場可變因素仍然很多。隨著市場的擴容,期市特殊的避險功能和投資特徵不可避免地會吸引更多投機資金進入。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確保不出現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