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愚公故里新鮮事 萬千農民忙“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5日 1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鄭州7月15日電(記者羅輝、秦亞洲)“原來我是農民,現在是經營餐飲住宿農家菜的商人。稱呼也變了,客人們都喊我老闆。”皮膚黝黑的張禮全笑呵呵地説。

  居住在“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生地、濟源市王屋鎮五里橋村的張禮全,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名片,除了印著“生日聚會、朋友宴請;特色農家,停車住宿”外,還有兩個手機號碼。“一個是移動的,一個是聯通的,都是24小時開機。”

  張禮全説:“幹啥吆喝啥,我也得轉型啊!現在一個週末的收入,趕上以前種半畝地一年的收入了。”

  今年50多歲的張禮全,是河南省濟源市數萬名忙著“轉型”的農民的縮影。這些曾經整天面朝黃土精耕細作的農民,在城鄉一體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浪潮中,隨著生産方式、生活環境的變化,思想觀念也在主動轉變。

  五里橋村村支書周備軍説,農民將土地流轉給大戶承包後,除了每畝地每年600元的補償外,農忙時以每天50-60元的價格給承包大戶打工。經過政府免費技能培訓的農民,有的在附近的産業集聚區打工,有的像張禮全這樣做起了小生意,辦農家樂、開洗車行、跑運輸……

  作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的試點城市,濟源市打破區域界線,將全市527個行政村整合規劃成97個新型農村社區,把産業發展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農民轉移就業充分結合。

  採訪中,五里橋村不少村民告訴記者:散居變聚居,農村變社區,原來收入靠種地,現在都想做生意。這種變化是幾十年來沒有過的。

  周備軍説,大家開始學習各種新知識,學習咋用冰箱,咋用熱水器,包括咋招待客人。城裏人喜歡吃山野菜吃紅薯麵條,炒菜少放鹽少放油不放味精,剛開始村裏人都很難理解,現在想明白了,人家圖吃得健康。我們的生活習慣必須轉變。

  據介紹,一方面,濟源市著力提高農業組織化、標準化水平,形成了畜牧養殖、蔬菜、薄皮核桃、煙草、冬淩草五大産業基地,大量農民就近轉化為産業工人。另一方面,通過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吸引富士康、特步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濟源,吸納6萬多名勞動力。

  與此同時,濟源市在河南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全覆蓋。率先在河南省實現醫療保障一體化,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打破身份限制,在醫保繳費、財政補助、醫保待遇、用藥目錄上實現城鄉統一。

  濟源市委書記何雄説:“農民自發積極的轉型,令人感到振奮和鼓舞,政府有責任提供保障和服務,讓農民轉得有底氣、有信心、有希望。”

熱詞:

  • 農民
  • 故里
  • 轉型
  • 新型農村
  • 醫保
  • 濟源市
  • 住宿
  • 農家樂
  • 放味精
  • 薄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