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銀行網絡貸款成為網民議論焦點,交通銀行近日推出“e貸在線”服務,可自行通過互聯網向交行提交包括小企業貸款、住房類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建設銀行則推出網絡貸款産品“e貸通”;北京銀行啟動中小微企業貸款平臺;寧波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搭建了網絡社區平臺“E家人”;平安銀行則專門針對個人裝修、買車、旅遊、教育量身定做網上預約貸款業務。一時間,本並不受銀行待見的網上貸款服務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涌出。>>>點擊相關新聞
作為銀行金融創新服務的新代表,網貸以其“足不出戶”的便利成為新寵。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只通過網絡便能獲取貸款僅僅是銀行描繪的美好未來,在當下實施起來可能性幾乎為零,現實中更多是被用來作為忽悠客戶的一種“噱頭”。網貸最重要的貸款人資質和金額的審核問題,這一環仍需要客戶去銀行網點完成或是客戶經理上門核查,無論哪種方式,都不符合真正的網絡貸款定義。
至於貸款額度,下限2000元未免過低,上限30萬又太少。對於很多客戶而言,齊全的抵押手續對應獲得的應是數目可觀的貸款額度,如果通過網貸辦理與櫃臺操作無異,而獲得的貸款僅為櫃臺辦理的一半甚至更低,則網貸可謂事倍功半。對於額度下限2000,且不説是否會有人為了2000元申請貸款,就是銀行也要為自己的利益核算成本,正如同1元透支額度的信用卡一樣,實在只能稱之為“雞肋”業務。
反觀銀行,任何貸款都有其壞賬風險,網絡貸款的風險性甚至有可能更高。客戶受益未必明顯,銀行不良貸款又或許因此增加。那麼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各銀行都推出此項服務呢?
原因在於不管網貸申請是否獲批,在用戶填寫單據的同時,銀行就已經成功獲取了很高真實度的客戶資料,客戶渠道也因此得到了拓寬。對於搶奪客源異常激烈的金融環境,這個幾乎沒有成本的經營手段使得銀行蜂擁而上。銀行不動刀槍獲利,客戶卻不一定受用。網絡貸款的創新服務,銀行似乎還沒有真正從業務上去創新,而是念了歪經。
銀行作為最主要的金融機構,銀監會一直要求其金融創新。而利率市場化時代,銀行為了使年報“漂亮”更是千方百計去找贏利點。創新則成為了銀行間比拼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從銀行自身來講,在合規的前提下創新經營渠道是必然選擇。然而,創新應建立在用戶實用的基礎之上,如果網絡貸款與櫃面操作沒有區別,只是套牌而已,則其僅僅是銀行招攬客戶的噱頭,紙上談兵。
客戶是上帝,以客戶為本的創新業務才是有價值的,不能是忽悠客戶,更不是忽悠上級或社會的,銀行的經營思維是時候該扭轉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