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經濟加速回落 市場尋找“療傷藥”
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統計數據:6月CPI同比上漲2.2%,創29個月新低,PPI下降2.1%,連續4個月負增長。CPI進入“2”時代,PPI、PMI數據似乎更加“悲觀”,中國經濟加速下行,通貨緊縮真的要來了嗎?
帶著這些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在他看來:“CPI回落與過去幾個月採取的貨幣政策有關,通常,貨幣政策都有一定的延遲性。未來,不排除採取新的貨幣政策,但是,穩健依然是主基調,應該更多地運用財政政策。”
新低不等於通縮
“CPI創新低不代表通貨緊縮,這樣的擔心不必要。”朱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強調,“CPI只是增幅下降,並沒有出現負增長,仍屬於通脹。可以肯定的是,物價具有延漲性,不會回落到2008年最低點。”
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0%;食品價格上漲3.8%,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2.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9%。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3%。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解釋説,兩大因素導致了CPI漲幅大幅回落。其中一大因素來自國際市場,今年以來,世界主要大宗商品衝高回落,目前的價格水平明顯低於去年同期。從國內看,去年8月以來,許多商品的價格是逐漸下行的,尤其是6月份到了兩年來的新低點。
“價格漲幅回落的幅度雖然比較大,但是並沒有超出預期,而且價格回落對於百姓來説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格外關注農副産品價格穩定的情況,保證農民的收入增長不受到影響。”周望軍指出。
經濟尋找復蘇點
如果説,CPI增速放緩只需要謹慎觀察,那麼,PPI連續4個月呈下降趨勢則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朱寧坦言:不能從單一的CPI數據判定中國經濟加速下行,但是,PPI連續下降則表明經濟出現了問題。
“兩方面因素導致中國經濟下行。”朱寧分析到,“一方面,國際經濟形勢日趨嚴峻,尤其是,歐元區出現的問題,不僅限制了中國外貿出口,也降低了外資投資興趣;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過於單一,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需要一定時間。”
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1%,環比下降0.7%。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8%。上半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6%,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3%。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上半年市場很受傷,下半年,市場需要尋找‘療傷’的解藥。目前,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預計最快在9月份能夠逐漸明朗。”
劉心田在與一些“第一線”的企業接觸中了解到:“市場感受比國家發改委發佈的PPI數據更加悲觀,7月的情況可能更糟,尤其是紡織業和鋼鐵製造業,已經進入了非常苦難的時期。”(記者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