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最新紀錄,首次突破7000米,達到7020米。《證券時報》對“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最新消息進行了盤點。
蛟龍號海試突破7000米:可征服99.8%海底
“蛟龍”號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證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實現較長時間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攝像、沉積物和礦物取樣、生物和微生物取樣、標誌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測量等作業,是我國深海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蛟龍號海試突破7000米:國外深潛未超6500米
我國是第五個成功研製深海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於第一梯隊。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除中國外,其他4國的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也不過5000米。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三大熱點問題釋疑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6月24日在馬裏亞納海溝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創造了世界同類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從現場發回的照片看,“蛟龍號”是被母船的纜繩吊著放入水中,那這次下潛需要配備7000余米的纜繩嗎?母船是否可以通過視頻觀察潛航員的一舉一動?潛航員又是否與宇航員一樣會經歷失重?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潛航員管理辦公室主任吉國日前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解釋。
(《證券時報》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