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讓中國成為扶貧經驗出口大國”——世糧署欲與中國加強合作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0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王秀瓊)全球最大的致力於抗擊饑餓的人道主義援助機構18日表示,希望與中國發展迅速的私營企業加強合作,並將中國減貧脫困的成功經驗推廣到需要的國家和地區,讓中國成為扶貧經驗的出口大國。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簡稱世糧署)中國辦公室主任黃安生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世糧署與中國私營企業在人道主義援助項目中都有很多合作機會。在中國,世糧署和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及其基金會合作成功發起了在線慈善捐款活動,並將於不久後和更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達成類似合作協議。

  據世糧署統計,自2011年9月發起至今,超過10萬網民通過騰訊公益平臺的“月捐計劃”捐款達187萬元,用於支持在中國和柬埔寨的校園營養餐項目。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也為該項目捐款100萬元。

  “我們發現中國網民對這一活動非常熱心,這稱得上是超越國界的善行。”黃安生説。

  他表示,中國許多互聯網公司都對尋找國際合作夥伴感興趣,而世糧署擁有成熟的網絡互動經驗。例如,自2007年起,通過世糧署運作的“免費大米”公益遊戲,全球已有500萬受困于饑餓的人從遊戲玩家籌集的大米中受益。

  黃安生透露,在海外,世糧署也正與一些中國私營和國有企業洽談合作,使它們加入世糧署在非洲和亞洲的國際援助糧食採購招標。

  “對致力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説,世糧署也能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他説,通過合作在當地實施人道主義援助,世糧署有助於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得經營許可和公眾支持。

  與此同時,黃安生對中國在過去30年的扶貧成就表示讚賞。“1979年世糧署進入中國時,每3個中國人就有1個挨餓,而如今這一比例降到十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快速下降。”

  他評價道,中國在減貧脫困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全球人道主義援助領域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合作夥伴。

  黃安生説,世糧署在華援建了許多基礎建設項目,在中國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中成功建設了道路、橋梁、灌溉和衛生設施,這些技能和經驗完全可以借鑒給非洲等其他地區。

  “我個人的理想是讓中國對抗饑餓的能力成為它最偉大的出口産品,那也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他説。

  截至2011年底,中國向世糧署捐款總額為6450萬美元。2011年8月,中國政府宣佈通過世糧署向索馬裏提供1600萬美元的現匯援助,由世糧署採購糧食援助索馬裏災民,直接受益人數超過224萬人。

熱詞:

  • 黃安生
  • 現匯援助
  • 扶貧經驗
  • 加強合作
  • 出口産品
  • 合作夥伴
  • 人道主義援助
  • 中國發展
  • 索馬裏
  • 減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