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國際板為何屢屢“行兇”得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0日 1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紅週刊(博客,微博)》特約作者 北京 諸法空相

  最近一年多來,國際板好像一個A股殺手,而且攻無不克,屢屢殺得大盤指數落荒而逃。對此有人認為是國際板的推出將改變A股市場的供求關係,股多而錢少,股價自然下跌。其實我倒不這樣看,與其説A股懼怕國際板來“搶飯”,倒不如説是恐懼其成為估值水平的新坐標。

  證券市場裏面的錢永遠只會流向具有價值的、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利潤的股票中,如果A股本身的性價比超過國際板股票,又何懼它來“送死”?如果是這樣,恐怕應該恐懼的倒是國際板——能發得出去嗎?

  然而,現實中的A股是悲催的,投資性價比低得可憐,慢説90%的散戶淪為虧本的代名詞,股神又能怎樣?《紅週刊》上期的“人物夜話”欄目就很生動,如安東尼波頓這樣的投資大師也難以倖免于“中國劫”——任何久經考驗的價值模型,在財務造假、關聯交易、虛構資産等伎倆面前都顯得不堪一擊。巴菲特更是牛人了吧?照樣會被比亞迪忽悠住了,好在巴老入股的價碼低廉,不至於淪落到A股投資人這般境遇。

  其實巴老與比亞迪的“恩怨”也闡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好股票與壞股票之分,只有好價格與壞價格的區別。再好的企業,報價過高就會帶來套牢,這自然會讓人想起2007年所謂的“藍籌價值投資”,其實與俄羅斯輪盤賭博無異;反過來就算是瀕臨破産的企業,只要價格足夠低廉,就有可能形成“煙蒂價值”。1塊錢的中國寶安,就會比100塊錢的中國平安拿著更“平安”。從這個角度來看,A股對於國際板的恐懼,供求關係是表面現象,估值水平才是內在本質。聞國際板之風而喪膽,只能説明A股自己心太虛。

  説白了,15倍市盈率的可口可樂來了,現在25倍市盈率的食品飲料股就危險了;10倍市盈率的蘋果、IBM來了,現在平均50倍市盈率的科技股就好像是個“笑話”。因此,現在絕不是推出國際板的時候,並非是源自對於A股指數的關愛,實在是不應當為國際資本“創造”出一個絕佳的套利機會。以目前A股的投資性價比,根本經受不住國際板的挑戰,勢必導致資本資源大量流入國際板當中,最終養肥了那些全球型企業,幫助他們把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乃至把創新型中國扼殺在搖籃裏。

  回想當年香港紅籌公司回歸A股的時候,哪個不是一有發行A股的消息,對應H股就會大漲?最後的結果就是H股股東大賺其錢,A股投資者虧損纍纍。前車之鑒啊。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先降低A股整體的估值水平,通過調節新股發行制度、發行數量來平抑過高估值,再通過嚴格的監管使上市公司經營更加透明、改善投資環境,最終實現A股性價比的提升。先把自己的體格鍛鍊好了,就不會再怕國際板的“攪局”了,而且從長期來看也勢必會增大投資者獲利的概率。

熱詞:

  • 估值水平
  • 行兇
  • 諸法空相
  • 大盤指數
  • 股票
  • 性價比
  • 市盈率
  • 創造
  • 恩怨
  • 投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