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借鑒國外經驗填補養老金投資運營缺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專家認為,可以借鑒美國政府債券、英國環境與社會發展基金、澳大利亞超級年金信託賬戶的經驗,建立確保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社會發展基金

  就在國內的養老金委託投資運營還在熱烈討論、謹慎前行的時候,國外養老金的投資觸角早已伸入我國資本市場。然而,多年來做空個人賬戶用以支付當期養老金的政策,使得養老金存在鉅額空賬,將養老金擠出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市場。於是,填補空賬成為全面啟動養老金投資的首要難題。正所謂“師夷長技”,歐美近幾十年養老金制度結構的完善以及在投資運營上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從國際經驗來看,上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率先進入了老齡化,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這就推動了這些國家的養老金制度改革。”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説,“當時這些國家都從現收現付的養老制度轉向了基礎養老金下降、個人積累跟進的模式。”

  養老金的缺口伴隨著改革逐漸緩解。波蘭曾經變賣國有企業,將之收益作為國有企業老職工的養老金,部分沒有變賣的國有企業,當時聘請了職業經理人,同時作出規定,産生的利潤只能作為職工的養老金。

  縱觀養老金制度發展比較完善的國家,無論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改變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髮放模式的過程。以智利為例,1981年,智利對傳統的以現收現付為主體的養老制度進行了根本性變革,開始實行養老金私有化,建立以個人賬戶為基礎的完全積累制養老模式,即著名的“智利模式”。智利新型養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養老金繳費全部由僱員承擔,繳費率為繳費工資的10%;二是在新模式下,由私營機構AFPs負責養老金繳費的收集、賬戶的管理以及基金的投資運作;三是養老金給付水平取決於僱員退休時的個人賬戶資産積累餘額,預期壽命以及折現率等因素;四是在新模式運行中,政府仍起著重要作用,它是私營養老金體制的監管者和擔保者。

  加拿大則早在1957年就推出第三支柱私人養老金RRSP計劃,政府允許稅前扣除限額內的個人供款,供款限額約為每人每年21,000加元。目前在加拿大,約69%的成人擁有RRSP賬戶,RRSPs在65歲以上退休人員的整體收入中替代率達到32%。

  當養老金空賬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後,就可以進行委託投資運營了,再其發展成熟之後,甚至可以投資國外資本市場。

  楊燕綏告訴記者,“為規範養老金受託人制度,規範養老金市場,可以借鑒美國政府債券、英國環境與社會發展基金、澳大利亞超級年金信託賬戶的經驗,建立確保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社會發展基金。”

  所謂澳大利亞超級年金信託計劃指的是,澳大利亞1992年推出的半強制性的私人退休儲蓄計劃,僱主強制繳費,個人自願繳費並享受稅收優惠,覆蓋率超過90%。僱主、個人繳費以及投資收益一併形成超級年金基金。超級年金計劃積累基金由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認定的信託機構管理,由專業公司負責投資營運和保值增值。截至2010年底,澳大利亞超級年金資産總額達到1.28萬億美元。

  美國的養老金投資方式被認為是比較成熟也比較成功的,美國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推出了“401K”計劃(企業補充養老計劃),取得了成功,這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熱詞:

  • 養老金制度
  • AFPs
  • 養老金體制
  • 投資收益
  • 養老金髮放
  • 投資方式
  • 年金基金
  • 做空
  • 運營
  • 師夷長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