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經濟增長應顧及民眾實際需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穩定的經濟增長是德國經濟政策的既定目標。因為增長等同於發展和繁榮。但持續的經濟增長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可行性呢?這些問題都是6月將召開的聯合國會議“裏約+20”的焦點。

  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最新的藥品以及度假旅行消費,這一切經濟活動最終都反映在國內生産總值(GDP)這個統計數字裏。如果今年的生産和銷售比上年多,國內生産總值就會隨之增加,人們稱它為“經濟增長”。在大多數國家,國內生産總值因此被視為富裕和發展的指標。

  然而,在計算國內生産總值時,對可能的損失是不予考慮的。

  經濟增長不代表發展

  “經濟增長並不等於發展。每一種增長方式都有其社會和生態的背景。經濟增長有好的形式,也有不好的形式。”阿科斯塔説,工業國家遵循為了增長而增長的邏輯,完全不顧及本國民眾的實際需求,並且以發展中國家的疾苦為代價。因此他呼籲放慢經濟發展的步伐。

  “在傳統經濟部門和經濟政策那裏,‘減少增長’仍然是一個禁忌。”彼得拉平澤勒(Petra Pinzler)説。她是《僅靠增加是不夠的——從經濟增長的狂熱到國內生産總值的幸福》的作者。“傳統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經濟數字是可以不斷向上攀升的。相反,一些更多關注環境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世界不是平的,它是圓的。在一個像地球這樣的有限的空間裏面,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無限增長。”

  經濟的發展其實也可以通過擴大服務業領域來實現。不過彼得拉平澤勒提醒道,在這個領域也存在具備高度投機性的金融交易。她呼籲,不要再把福祉和物質財富等同起來,她還提醒人們注意關注對於幸福感的研究結果:經濟增長和福祉只有在非常貧窮的國家才存在一個相互聯絡,當富裕達到一個特定的水平後,幸福感不能再被無限制的提高,就像3輛汽車不能帶來3倍的快樂一樣。

  經濟需要增長來推動?

  作為世界銀行的自然資源專家之一,君特施密特反問,在發達國家是否已經真的達到飽和,經濟發展放緩的空間是否真的存在。他指出,正是增長的缺乏,造成希臘的富裕和幸福感急劇倒退。在世界饑餓救濟組織的大會上,施密特提出的觀點就是:增長在未來仍然是世界經濟的推動力。

  如何放慢經濟發展腳步

  專家説,人類天生就充滿創意,會不斷研發新的技術或者節約儲蓄,並通過銀行貸款投資在研究及發展中——這一切都帶來增長。一個實際的問題是,在全球性的競爭中,哪些主管部門應該對相應的國家提出放慢發展步伐的指令。

  但是,恰恰是發展中國家提出限制世界經濟發展的要求。一個建議是:國內生産總值需要由別的指數替代,或者將環境破壞等因素納入綜合考量,以此減少政府不顧一切發展經濟的壓力。此外,對自然的掠奪必須受到更重的處罰。專家們對寫在“裏約+20”議事日程最上端的,所謂確保社會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持懷疑態度。人們擔心,如果按照這一理念,環境本身也變成了在交易所裏進行交易的商品。(簡如)

熱詞:

  • 經濟增長
  • 國內生産總值
  • 實際需求
  • 綠色經濟
  • 德國經濟
  • 投機性
  • 疾苦
  • 福祉
  • 聯合國
  • Pet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