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方面想顯擺執法成績,一方面又不想得罪企業,於是,有的執法部門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提到問題企業和問題産品,就是一堆“某”字,打死也不説姓啥名誰。可這樣的宣傳對老百姓又有什麼用呢?老百姓不知道具體的問題企業、問題産品,只能任憑其害,除非拒買所有這類産品可這似乎又不可能。
對於消費者的這種困惑,執法機關不為所動。這不,廣東省這次“三打”(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執法)打出的“致癌醬油門”,又是通篇“某”字。提到問題企業,就説“佛山某大公司”、“某單位”……偏偏不點名字(詳見今日河南商報A23版)。
“某”字連篇,最受傷的當然是消費者。可消費者受傷有什麼關係呢?又不影響本地財政收入不過佛山這一次,就不一樣了。“佛山大公司用致癌工業鹽釀醬油,65箱流入市場……”新聞一齣,人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大公司“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海天醬油是知名品牌,而且正處在首次公開募股的衝刺階段,不明不白的“致癌醬油門”頓時讓海天險象環生。
地方政府坐不住了。23日,當地緊急召開新聞發佈會為海天“辟謠”,並隱晦點名涉案元兇高明區的威極調味食品公司。佛山工商局商廣科科長張紅海呼籲,“威極調味食品公司與海天公司沒有任何關係,請大家放心食用。”
問題企業和問題産品終於撩開了蓋頭,露出了真面目。消費者在恐慌之後,終於可以回避這些問題産品,不再像以往那樣無能為力。可即便如此,消費者也高興不起來。畢竟,當地政府不是為了防止消費者買到這些問題産品而公佈名字的,而是因為當地的龍頭企業、納稅大戶海天可能因此“中槍”,所以才不得不對問題企業點名。
在這裡,對於當地政府來説,消費者的健康沒有一家納稅大戶的利益重要。在講究“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中,這聽起來非常的不合理、不正義。可實際上,這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不僅在這樣的事件中,在其他一些時候和場合,這樣的悖論和荒誕,也是不停地上演;口號和行動的分裂,如此普遍,以至於人們早習以為常、渾然不覺。
明乎此,就不難理解,“某”家醬油大公司為什麼敢用工業鹽代替食用鹽了。這並不是一個難以檢測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監管難題。在監管者眼裏,假如消費者健康真的比天大,也就不會出現如此讓人揪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了。
作為消費者,想想這事兒,心裏挺悲哀的。
一聲嘆息吧。
林大手(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