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月24日,經歷了黑色“5.23”的上海醫藥A+H股表現得都相對平靜,但成交量激增至114萬股,由此看來前一日的暴跌使得部分機構投資者及散戶心生膽寒並萌生退意。
23日上海醫藥H股下跌24.34%至9.11港元,24日股價跌勢趨緩,收盤微跌0.11%報9.10港元;而公司A股23日下跌9.97%至10.75元,24日股價下跌0.74%至10.67元。
面對“流血”的股價,上海醫藥實際控制人也坐不住了。昨日晚間,上海醫藥公告稱,5月24日,公司控股股東兼實際控制人上實集團通過其附屬公司增持了公司457.67萬股H股,佔公司已發行總股份26.89億股(包括A股和H股)的0.17%,增持平均價格約為8.93港元/股。
同時,上述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有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義繼續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的股份)。
顯然,上海藥業控股股東此次增持護盤意味甚濃,但想通過此舉讓公司股價“收復失地”卻恐怕尚有難度。在這場上海醫藥涉嫌財務造假的驚濤駭浪中,誰在扮演啞巴吃黃連的角色?A+H股的一地雞毛又由誰來收拾殘局?
WIND資訊顯示,2011年年底,上海醫藥的A股機構投資者高達94家,到2012年第一季度,上海醫藥94家機構投資者的龐大隊伍急劇縮小到6家。這與去年年末公司股價的差勁表現不無關聯。這些機構者中最鐵桿的首推博時新興成長基金,不僅沒有減持反而大舉增持至6340萬股。
以6340萬股為基數計算,僅5月23日當天,博時新興成長基金的浮虧就高達7544.51萬元。
其他機構也或多或少“很受傷”,上交所公開交易信息顯示,5月23日,上海醫藥賣出前3名均為機構,賣出金額分別高達1.08億元、6164.24萬元、4112.08萬元。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之一新加坡淡馬錫在上藥H股上市伊始就“力挺”該股。上藥引進的4家基石投資者中,淡馬錫投資額最大,與亞洲知名財務投資人國浩分別投資3億美元、1.5億美元,輝瑞以及中銀國際則分別投資5000萬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淡馬錫在上藥H股IPO時持股約佔H股發行量的14%,此後隨著上海醫藥H股股價不斷下滑,淡馬錫選擇數次增持股份,最後一次增持在去年8月22日,增持的每股平均價仍高達16.1港元。
然而,淡馬錫的傾心投資換來的卻是上藥H股至今深達60%的跌幅。假如以16港元/股增持的部分計算,淡馬錫損失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