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民資進軍油氣形同虛設 "兩桶油"包攬九成油氣探礦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鼓勵民資進入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政策依然形同一紙空文。國土部發佈《2011年全國石油天然氣探礦權採礦權審批登記情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顯示,在327個探礦權中,中石油、中石化佔比高達89.2%,其餘則分別被地方國企、延長石油等掌控,勘察有效期年限不等,時間最長要到2061年。民企探礦權只有4個,佔比僅1%。業內人士感嘆,儘管國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能源行業,特別是上遊産業,但在實際操作環節鼓勵政策依然難以落實。

  根據《公告》,我國礦區按照經緯度被劃分為327個礦區,291個礦區被中石油、中石化“兩桶油”包攬,33個分配到其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所掌握礦區數量僅有4個,為安徽華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內蒙古慶宇礦業有限公司、德陽市天元地質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所擁有。

  事實上,我國油氣行業處於“上遊高度集中、下游部分放開”的市場格局。在勘探、開採、冶煉環節被大型國有企業控制。為了鼓勵民資進入壟斷領域,此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新36條”,其中明確指出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

  雖有政策護航,但上遊開採的壟斷格局仍無法改變。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國家主動將資源分配給“兩桶油”,二是準入門檻過高,非雄厚企業無法達到其資格,資源開採權仍被大型國有企業掌控。站在民企的角度來看,前期大量投入和後期無法預知的收益,存在極大風險,此外産權不確定等原因,增加了民營資本進入困難。

  卓創資訊首席油品分析師劉峰認為,“新36條”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將分散的小的産業資本和商業資本集聚起來,變成一個比較大的資本,然後再回饋到産業層面上去。

  “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民資無論是資金還是政府關係,都無法跟‘兩桶油’抗衡,民企難以獨立完成礦區開採工作,可以考慮允許民企入股國企,或者將項目做小分配給民企,可能成為政策落地的兩種方式。”劉峰分析。(王曉朦)

熱詞:

  • 民資
  • 公告
  • 油氣
  • 礦區
  • 卓創
  • 探礦權採礦權
  • 民企
  • 新36條
  • 石油天然氣
  • 兩桶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