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藥膠囊鉻超標事件還沒平息,人造豬耳朵事件又來煩,看來最近“明膠”真的有點忙不過來。
“皮鞋最近在忙什麼?”有網友針對明膠人造豬耳朵的新聞,無奈地打趣道。5月14日,江西省食品安全辦公室證實,經江西省相關權威檢測機構和有關專家鑒定,由贛州市日前查獲送檢的非法加工鹵豬耳朵為假豬耳朵,主要成分為明膠和油酸鈉。
據報道,3月30日上午,江西贛州市民劉先生的母親在菜市場買了12元錢的豬耳朵。拿回家之後,劉先生發現,這次的豬耳朵和平時的不一樣,有股難聞的化學品味道。他聯想到曾看過有關人造豬耳朵的報道,懷疑母親這次買的豬耳朵就是用明膠製成。
“這種豬耳朵的皮下沒有血管組織和軟骨,聞起來有一股極濃郁的佐料香味,用硬物就能戳穿,質感脆硬,沒有真豬耳的韌度,甚至用手就能撕開。”4月初,贛縣工商局執法人員聞訊前往上述市場巡查。
不過,真相揭曉,主角除了明膠,還有聯合主演油酸鈉。據了解,不法商販加入油酸鈉是為了讓明膠更粘稠、更滑溜,使得假豬耳朵從色味上更逼真,讓市民在食用的過程中不易分辨其成分。
“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中沒有油酸鈉,這意味著它不屬於可以安全食用的食品添加劑。”相關食品安全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事實上,如果身體攝入過多的鈉,容易引發高血壓及心臟病。”
據涉嫌非法加工鹵豬耳朵的楊某向工商機關交代,該批豬耳朵是從河南安陽購入,加運費每斤7.5元。“在市場上,豬耳朵的售價大概是20多元一斤。”劉先生向媒體介紹當地豬耳朵價格時説。
“人造豬耳朵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東南大學法學院張馬林律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屢屢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相關機構不能落在媒體後面,疲於奔命;另一方面,針對已出現的食品安全隱患,應嚴格執法,“比如這批豬耳朵的來源,應該地方間聯動,給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