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白菜賣出豬肉價”的消息近日傳得沸沸颺颺,雖然其實是一棵白菜賣出了一斤豬肉的價錢,但在百姓看來,天氣早已轉暖,白菜、蘿蔔、西紅柿之類應季大路菜的價格不跌反漲,特別是平日裏最不起眼的白菜漲到2元錢一斤,無論如何也不正常。
這幾年,農産品價格“打擺子”已不是新聞,既不斷出現“豆你玩”、“蒜你狠”、“向錢蔥”所調侃的暴漲,也不斷出現土豆壓在窖裏、蘿蔔爛在地裏、香蕉用來喂豬這樣悲催的景象。大半年前,豬肉價格還被視為推助CPI持續飆升的罪魁禍首,現在又一跌再跌,眼看要跌到養殖戶大規模殺豬的份上。兩個月前,白菜還堆在地頭幾分錢一斤都賣不出去,現在又漲到小菜販怕太貴不好賣乾脆不進貨的境地。儘管因為生長期短、産量高,大路菜價格想來很快會下降,但這週期越來越短的漲跌過程卻讓人揪心。
今天,用“農資、人力、物流等成本普漲”、“中間環節太多”、“攤位費太貴”恐怕不能再完全解釋農産品價格持續上漲問題,用“天氣因素”、“農戶盲從”、“遊資炒作”也不能再完全解釋農産品價格劇烈波動問題,我們需要尋找更深層原因。應當看到,隨著城市擴張,大中城市失去了不少近郊菜地、養殖基地,自身市場調節能力降低,農産品生産集中到一些地方、鏈條拉得很長,這樣一來,底價不高的大路菜就處於特別尷尬的境地:在運費、攤位費及中間商利潤難壓縮的情況下,進價幾分錢一斤、市價幾毛錢一斤的白菜幾乎失去了千里迢迢運到市場的價值,而進價近1元一斤,市價2元一斤的白菜又一下子超出了市民的容忍範圍。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普通農産品價格波動過大,農民跟市民都在受害,而這種波動,不應由一家一戶的農民或市民獨自面對和承擔,需要有關部門發揮更大作用。無論是通過一定自給和儲存提高市場調節能力,還是通過跟主産區建立長期穩定關係撫平供需波瀾,還是加大補貼全面減收大路菜攤位費,這些舉措都比到風口浪尖上再組織車隊到各地拉菜、再下文叫停跟風漲價有用得多。(木木)